你打人家,无非是在舰体上打个凹坑,最多破个窟窿而已。

    人家打你,那真是血肉横飞,火炮加上掩体都给你送上天!

    头顶的飞机会通过无线电告知舰长炮击的误差,炮兵可以迅速进行调整。

    科灵并不是一座大城市,按照大明帝国的分类。

    哥本哈根算一线城市,欧登塞、奥胡斯、奥尔堡算二线城市。

    科灵只能跟霍森斯、埃斯比约、罗斯基勒等被划归三线城市。

    遭到上百门舰炮的长时间炮击,不论对城防还是守军,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与伤亡。

    城区与码头很快就冒起了滚滚浓烟,连片的楼房一栋接一栋的被摧毁。

    但这就是昊菁皇帝希望看到的场面,完全不对称的战争!

    科技碾压!

    火力碾压!

    战损比也必然碾压!

    当然也有未遭到炮击的目标,譬如停泊在码头的商船。

    很明显,舰队是打算俘获这些船只,用来运输俘虏和战利品了。

    飞行员根据目测报告此次炮击大约摧毁了四分之一的城区,再来三四次的话,便可以直接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了。

    这个报告无异是让小舰队上下极为兴奋的,对他们来说,没啥比摧毁敌人城市更让自己上瘾的了……

    女人?

    哼哼!

    玩女人哪有这么大的成就感?

    敌人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建立起来的城市,大伙用四五次炮击就将其从地图上给抹掉了。

    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啊!

    完全值得纪念!

    为此,很多水兵都决定在炮击过后,让该城的废墟作为自己的拍照的背景。

    在战时,此举当然是不被允许的。

    但等守军投降之后,舰长就懒得去管了,因为连钓鱼的人都有了……

    能钓鲜鱼的话,有几个人愿意吃罐头啊?

    海军比陆军和空军就多这点好处,还不好好利用,那不是傻么?

    在战事不紧张的情况下,舰长并不会阻止手下进行一些能够提高士气的活动。

    望远镜里的科灵城区,已经变成了硝烟弥漫的炽焰战场。

    说明过不了多久,这里就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

    守军要么选择投降,要么就得给这座城市陪葬!

    实际上,当第二天实施了第三次炮击结束之后,守军的斗志就趋近于零了。

    大家又不想死,最终只能带着老婆孩子和一堆还能喘气和走路的亲戚向北跑路。

    利用半岛腹地兴许还能转战一番,留在本地那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陆战队第八旅也懒得追击,因为守军残部多半会逃往科灵以北的港口城市瓦埃勒。

    到时候还需要舰队炮击当地守军,等攻下瓦埃勒。

    当地守军会逃往瓦埃勒以北的霍森斯,以此类推……

    反之揭暄给实施南北对进的四个陆战旅的任务路线就是先涤荡沿海城市,然后再深入内陆进剿丹麦军队的残余力量。

    与此同时,郑成功的部队已经攻占了菲英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丹麦第二大城市欧登塞。

    这么快能打下该城,原因也很简单,该城也是一座滨海城市。

    再坚固的城防也抵挡不住郑军舰队的猛烈炮击,更何况此番郑成功带来六艘战列舰和八艘巡洋舰。

    对于收拾欧洲的棱堡型城市,第二次参加欧战的郑成功可是太有心得了。

    能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