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妃的三个儿子里最早就藩,封地面积最大,这么多年下来,自然实力最强,都看热闹很长时间了,也该登场亮相了。

    跟之前一样,朱慈烺给缅王朱慈焕五百万银币的启动资金,再提供三个旅的武器装备,剩下的事情就由他自行决断好了。

    对于这个法子,甩锅爹倒是表示赞同,起码朱慈焕会听自己的话,不像某个很不像话的逆子……

    缅王朱慈焕在收到钱和军火之后,又多要了一份,才肯出兵,借口就是必须防止后院起火。

    朱慈烺倒是没有还价,自己也不差这点钱。

    见到大哥居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而父皇又一再催促自己。

    朱慈焕也不好再推脱了,在远征军得到整编之后,便于昊菁八十年(1723)秋季出兵。

    距离朱慈照求救已经一年了,某皇帝甚至怀疑这哥俩到底是不是亲生兄弟……

    缅王朱慈焕只出动了三旅人马,由麾下大将周尤统领。

    周尤的战术根本符合不了朱慈照的心意,因为人家缅王的人马根本就不会深入内陆地区作战。

    这战术跟当年揭暄的套路一样,就是利用铁甲舰,沿着海岸线攻城略地,说白了就是刮地皮!

    要说助战吧?

    作用真不太大!

    要否认吧?

    人家还真还来了!

    自从登陆之后,周尤的兵马就所向披靡,在一个月之内便连下近二十座城镇,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只是这种看似辉煌的战果,让朱慈照感到有些恶心,这就等于自己的弟弟过来跟自己争抢胜利果实了。

    对方所取得的战果越多,朱慈照就越发的不好受,那些都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战利品!

    这个混帐弟弟一定是这一带早有所图,早知如此,还不如不让他来助战了!

    南方沿海地区不能说是肯定富裕的地方,但有了铁甲舰的舰炮支援,肯定比内陆要容易得手。

    周尤就是利用这个优势,快速取得战绩,而且毫不迟疑地率部沿着海岸线向北推进,最终的目的地就是顺化城!

    当然,只要当地的沿海城镇数量足够多,他倒是不介意率部在战区打个三年五载的……

    对于朱慈照要求所部向内陆转进的命令,周尤置若罔闻,回复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意思很明确,他只听缅王的命令,其他人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若是昊菁皇帝驾临,那倒是可以欣然从命。

    朱慈照已经被封为“澜王”,也就是因澜沧江而得名。

    本来的名字是“湄王”,借用湄公河的头个字,不过似乎读出来不太好听。

    而朱慈灿倒是捡了个便宜,因“吴哥”而成为吴王。

    现在澜沧江下游地区,特别是出海口附近的三角洲一带都已经落入了朱慈照之手。

    但这还远远满足不了朱慈照的胃口,除了两河流域之外,他还要将同奈河以东一口吃掉。

    自己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封地起码要到多乐高原的巴江才行。

    若是能将顺化以南地区都划给自己作为封地,那便再好不过了……

    按照朱慈照的逻辑,自己不跟弟弟抢内陆,那么沿海地区就当须归自己所有了。

    届时,不论是父皇还是母妃,都会支持自己的。

    “呵呵!”

    朱慈烺看到某个弟弟关于划分封地的请求,便付之一笑。

    仗打得不怎么样,抢地盘倒是挺积极的。

    你这不等于就花了两块钱,便想中五百万大奖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