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的。

    唯一的办法便是就地屯垦,自食其力,最终做到丰衣足食。

    好在尊师下了一道谕令,鉴于分散在各地的罗刹散兵游勇甚多,宣布北地西部地区,也就乌拉尔山以西,暂时全部属于军事管辖状态。

    这就意味着当地的一切资源都可以由驻军来调配,譬如煤矿这种可以发电、取暖、做饭、当作坦克燃料的东西,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来使用了。

    有人对军管不满,因为涉及到了巨大的利益,不忍心看到军方吃独食。

    昊菁皇帝对此的解释很有说服力,若是交给朝廷来管理,还要让商人去投资,朝廷还得等着收税,收上来的金额在前期也不会令人满意。

    就这点钱还不够给北地驻军买物资的,朝廷反过来还要贴补一多半,花钱自找麻烦,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谁觉得北地西部地区是个聚宝盆,完全可以承包。

    自己吃不下,可以找一堆合伙人来打包。

    每年租金五千万银币,也不一次收十年的,四年两亿银币就行。

    除了军事要地之外,承包方可以在那边随便折腾。

    结果再没人敢提这茬了,这属于风险投资。

    四年赌一次,而且耗资巨大,输了就没法翻身了。

    打下整个北地,朝廷耗资将近两亿五千万银币。

    修铁路的总成本约一亿五千万银币,总额在四亿左右。

    昊菁皇帝正愁没法快速回本呢,有人就撞到自己枪口上了。

    大明的商人经过昊菁皇帝的反复挑逗,早就学精了,现在都变成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了。

    北地最大的两座金矿,一座位于唐努乌梁海,已经投产了。

    另外一座则在北极的周国境内,截至到目前,投产三十多年了。

    至于煤矿,山西和陕西有的是,本土完全不缺这玩意。

    除非是矿主,否则二道贩子做中间商其实赚不到太多的钱。

    北都附近还有开滦煤矿,南都则由两淮煤矿,其他矿藏没内线情报,普通人根本无从得知。

    金矿都被昊菁皇帝带着一群抱大腿的给开采了,其他人想通过砍树、种地、捕鱼的法子从北地赚钱,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昊菁三十七年(1680),朝廷岁入达到两亿五千万银币,太仓盈余,即账面库存达到约八千万银币。

    略微超过了当初制定的岁入一亿五千万两银子(两亿两千五百万两银币)的小目标。

    故而对西征的财务压力是完全可以负担的,现在无非是赚得多且花得多的状态。

    不过本着骗点是点的原则,昊菁皇帝对钱多人傻的猎物从来就不会放过……

    大明帝国已经实现了财务上的“两转元”,因为后者更容易称重、制造、识别、携带。

    金币和纸币暂时不考虑制造,前者是银行储备金,后者不能防火防水。

    以银币作为主要货币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这玩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均认可的硬通货。

    与大明帝国进行商业往来的各国商人都愿意接受银币,背后的各国也只能选择接受。

    最开始是倭国人,然后是荷兰人、法国人与奥斯曼人。

    有了这四个带头之后,威尼斯、瑞典、葡萄牙、波斯、暹罗、泡菜等国也就从善如流了。

    大明是缺乏银矿的,但有了本土的金矿,以及掌握了新印加帝国的铜矿之后,那就不愁换不到白银来制造银币了。

    新印加帝国皇帝波洛视大明王师为神军,没有神军的保护,不出半个月,他就得被卷土重来的西班牙人给献祭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