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近在咫尺的翼骑兵,只要子弹买打光,基本上两三枪就能干掉一个敌人。

    枪法好、装弹快,还是重装防护,这样的禁卫军哪怕处于人数劣势,凭借各种障碍与掩体,也能以一敌十,打得翼骑兵苦不堪言。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接敌宽度并不大,波军的兵力优势无从发挥。

    前排士兵突然被撂倒在地,反而耽误了后排同伴的冲杀。

    在悍不畏死的禁卫军的带动下,普通奥军士兵自然也不会害怕了。

    反正周围全都是敌人,己方已经被彻彻底底的包围了,不原地投降,就必须死战到底。

    贾马尔的部队有近五万人,步兵有一万、骑兵有两万,蒸汽坦克有两百五十辆,加上一个营三十六门重炮。

    余下是上百门迫击炮和两百门速射型加农炮,以及运输辎重的士兵和苦力。

    能打的都被放到了四向位置,一旦被敌军突破防线,必然会严重的影响到本阵的安全,甚至发生全线崩溃的可能。

    所以自制的大约五百辆战车和两千辆马车都被用来重当掩体,没有足够多的树木作为障碍物,便用一袋袋的粮食来凑数。

    开战半小时之后,索别斯基就已经丧失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

    虽说直接战死的人比较少,大多都是被绊倒或者中弹坠马的,但也算是战斗减员。

    好消息是利奥波德的部队已经从上来了,可以对敌军阵营形成第二次冲击。

    索别斯基不相信己方出动二十万大军,还有一半是骑兵,偏偏吃不掉眼前这五六万敌人。

    有一点,索别斯基判断失误了,那就是对方完全不缺弹药!

    贾马尔此行的目的不但是给侯赛因送援兵,还要送去足够多的粮食和弹药。

    这就意味着只要本阵不被对方迅速攻破,贾马尔所部绝对不会因为弹药告罄而缴械投降。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翼骑兵在此前的战斗中死伤过多,给利奥波德的步兵造成了很大的进攻障碍。

    步兵都是顶着枪林弹雨,一边跑一边绕过障碍物,几乎跟越野比赛差不多。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进攻队形根本无法保持,只能呈准散兵状态进行冲锋。

    理论上低级军官还能控制住手下的士兵,但从外观上看,这就是一群出来觅食的蚂蚁。

    由于贾马尔所部直接进入战场,导致联军不得不在唾手可得的战果的诱惑下转守为攻。

    在对方并未构筑战壕的情况下,这倒是不太容易重蹈克拉科夫一役的覆辙。

    只是由于一种武器的意外出现,使得实际战况走向了另外一条路……

    机枪、加农炮、左轮步枪、手榴弹结合起来,加上奥军的拼死抵抗,使得贾马尔的原地防御战术收到了奇效。

    索别斯基的翼骑兵在这种情况下完全起不到摧城拔寨的作用,连基本的冲阵功能都被对方打得丧失掉了。

    考虑到接下来,对岸还有侯赛因的主力需要消灭,索别斯基就选择带着余下部队暂时撤出战斗了。

    损失超过三万翼骑兵,这已经算是对得起利奥波德此前出兵克拉科夫的人情了,战损数量再多的话,索别斯基也承受不了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翼骑兵就算靠近对方的防线,面对几乎密不透风的车阵,也根本冲不进去。

    骑兵没了坐骑的冲击力,又丧失了速度优势,对付奥军步兵就完全落于下风了。

    坐在马上跟奥军步兵进行对射,这是任何联军骑兵都打不赢的模式啊!

    至于那种可以连发的武器,也没抢到一部,这是让索别斯基最为懊恼的地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