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爱卿便做什么。爱卿仅须坚决执行本宫的政令便可,具体征税自有人选。本宫对次辅之职仅有两个要求,其一,不得对本宫的政令提出任何质疑。其二,坚决彻底地执行本宫的政令。就这么简单,想必爱卿应该能做到吧?”

    让次辅亲自去地方征税,这脑子得进多少只油炸蝗虫啊?

    征税就分三个步骤,从本宫落实到内阁,从内阁落实到六部,从六部落实到地方即可。

    每地的征税官自有高人担任,你们坐在京城给本宫数好银子就行,可千万别数丢了呦!

    “臣定铭记于心,莫敢不从,敬请殿下安心!”

    听到了太子的特别解释,总算让吴甡心里悬着的石头落了地,这事总算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了。

    既然太子看似胸有成足,那就按太子的意思来办就行了,不知道太子能用什么办法来对付那些奸诈狡猾的商人。

    神宗皇帝征收矿税还要被群臣谏言,熹宗皇帝重用魏忠贤而被东林围攻,到了崇祯皇帝时期情况并没有任何程度的改观。

    商人偷税被视为理所应当,朝廷正常征税反而被视为天理难容。

    全国各地皆是如此这般,几乎是各行各业的商人都在联手对抗朝廷。

    哪怕换上张居正担任首辅,也难以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吧。

    对此,幺鸡想了很多,便推心置腹地对其透露一部分:“这便好,加征三税是大势所趋,无论困难甚大,阻碍甚多,都必须坚决予以执行。如今经商有利可图,务农食不果腹,经商者与日俱增,务农者日渐稀少,加之战乱与瘟疫的影响,若是长此以往,两位爱卿以为十年之后,在我大明境内还有多少人会种田?有何途径可支撑朝廷上千万两的巨额开销?珉无粮必乱,兵无粮必反!届时无须东虏来袭,我大明万里江山将不攻自破!”

    到了晚明时期,农业在帝国经济比重已经大幅度下降,而财政收入依然主要依赖农业。

    获利最大、利润最高的工商业反而缴税很少,甚至很多商人完全且长期的在不缴税。

    大部分税收负担都压在农业人口上,贫苦农珉遭到层层盘剥,一年的收入往往无法应付税费。

    在商业活动的不断诱惑下,农业人口流失严重,耕地荒废,田赋落空,帝国经济变得越发畸形。

    余下的务农人员将承担比以往更大的税赋,然后更加强烈的想要脱离农业生产,由此所产生的恶性循环是长久而且深远的。

    大英帝国和西班牙都可以实现本土空心化,那是建立在具有辽阔海外殖珉地的基础上。

    明朝连一亩海外属地都没有,只能在本土找到解决之道,否则就得被怼翻……

    对此只有两个解决办法,第一,就是减轻农业负担,对商人加大征税力度,以缓解农业人口的压力。第二,就是交不够税费就要被屠宰,跟大辫子所作的如出一辙!

    幺鸡不能采取第二种办法,就只能执行第一种,哪怕商人组成了武装团伙,也要予以铁拳打击,让他们变成被圈养的鱼鹰:“江南、湖广以及两广都盛产粮食,一年两熟不成问题,漕运、海运皆很便捷,即便北方大旱,也能供养得了大部分百姓。问题在于粮价高涨,田农依然收入微薄。商业繁盛,然而商人却不愿缴税。连三十税一都企图抗拒,他们便是在毁我大明基业,与造返无异!而且哄抬粮价,从中渔利的,正是那些贪婪吝啬的奸商!我大明开朝两百余年,励精图治,屡挫强敌,今番断然不会毁于奸商之手!”

    吴甡对此深以为然,太子年纪不大,却说地头头是道,对当下局势理解地深入而全面,但对于如何征税,吴甡心中仍旧留有很大的疑惑。

    各地商人盘根错节,地方官员无所作为,朝廷对各地的控制力已经骤然降低许多,光凭一纸政令便想要加征三税,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