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

    对于非洲,路易十四也早有染指的意图。

    在西班牙战场的悬念已经完全消失之后,路易十四很会挑时间的宣布,伊比利亚半岛并入法国本土。

    同时表示,其对面的非洲地区,主要是奥斯曼帝国控制区以西,至几内亚湾一线的C型地带,是法国版图的自然延伸!

    这等于说一句话就把半个西非给圈入法国了,对非洲大陆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路易十四发现法军效仿明军刮地皮得来的利润非常大。

    刮完了英国与西班牙,欧洲这边就没多少下手的地方了。

    北美的时局目前比较混乱,新法兰西的面积又很大,暂时不易继续扩张。

    印度以东地区则是明帝国的地盘,那么路易十四便将重点非洲大陆上了。

    与法国本土很近的西非,便成了路易十四刮地皮的首选目标。

    这里不但有大量的黑奴,还生产木材、黄金、珠宝,以及各种动物皮毛。

    能在西非刮到一亿左右的银币,可以极大的减轻法国的财务负担。

    以后从英国与西班牙战场撤下来的部队,一部分便可以运输到西非登陆。

    在方以智与柯尔贝的建议下,路易十四认为哪怕将西非的沃土卖给商人与贵族,也能套现很大一笔钱。

    每家拥有一座面积达到数十,乃至上百公顷的大庄园!

    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看来,还真有可能变成现实。

    与法国不同,荷兰在人口、国土方面均无法与法国相比。

    工业也只有造船业拿得出手,而且与海外贸易捆绑在一起。

    好在较于法国,荷兰跟葡萄牙一样,国力虽弱,但对海外地盘下手的时间比较早。

    现在不但有北美的新尼德兰(西尼德兰),还有南美的南尼德兰(苏里南),在马达加斯加岛和附近的岛屿,以及印度南部也有地盘。

    由于荷兰人口非常少,地盘大了也守不住,被用来与明帝国换购铁甲舰的东印度群岛就是例子。

    对此,威廉二世只能精挑细选,将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几块地皮保留下来。

    新尼德兰的气候与荷兰本土差不多,距离本土又不太远,是荷兰人移珉的首选。

    南尼德兰太热,而且随时会遭到西班牙人的入侵,位置不如非洲南部的岛屿。

    印度南部作为贸易的节点,不论是作为中转站,还是对印度次大陆的贸易口岸,都非常值钱的。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威廉二世认为也要保住锡兰岛,这样荷兰才不会被奥斯曼人或者波斯人从“餐桌”上赶下去。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在欧洲要看法国人的脸色,在东方,要跟随明帝国的战略。

    不看不跟的话,下场就跟查理二世与卡洛斯二世一样了……

    凭借己方强大的海运实力,威廉二世对荷兰未来的定位也很明朗。

    那就是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海运商,承揽各种洲际运输业务!

    贸易只是表面现象,海运才是根本所在。

    荷兰商船占到全球商船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必须好好利用这个宝贵的资源和优势。

    在苏丹运河通航之后,连接东西方的海运时间便缩短了很多,这倒是对有海运优势的荷兰十分有利。

    通过普特曼斯的关系,很多荷兰船主都与明帝国签署了长期的合作协议。

    因为明帝国的船主最多将货物运抵锡兰岛,再往西就不愿意走了。

    这就给了荷兰船主很大的机会,剩下的半截路,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