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听罢顿时就没心思饮酒吃菜了,仔仔细细地端详着缅甸地图。

    结合郑森的话想了片刻工夫,方才赞许起来。

    郑森的提议很好,三路出击或许比一路猛攻的效果要好。

    若是宋纪所部在短时间内,无法与在缅北地区作战的沐天波的人马汇合的话。

    那么只有尽快擒杀莽白才能结束这场战争,否则势必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里。

    南廷倒是可以承受十万兵马常年在海外作战,但战事自然越快结束就越省钱。

    问题是在缺少战马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尽快追上莽白的残部呢?

    己部都追不上莽白,还谈何将其擒杀进而结束战争呢?

    “郑将军,眼下王师奇缺战马,从本土以海路运输又耗费极大,不知将军可否想过解决之道?”

    宋纪给郑成功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也是实际情况。

    只要有了战马,一切都容易多了,否则就只能靠两条腿了……

    “宋将军,在下以为这倒是不难解决,只是需要花些银两方可办妥!”

    对于解决的办法,某新皇早已在信里对郑成功言明了。

    “哦?爱卿有良策为何不早提及?”

    崇祯忽然插话,字里行间有些埋怨郑森。

    “陛下,臣此前倒是想要以缴获敌军战马来解决此问题,然而炮火无眼,加之敌军似乎刻意不留战马与王师。加之采购战马耗费颇多,臣担心……”

    经过这么多年,郑成功业已深知崇祯皇帝的德行,但凡花钱的事情,得到节骨眼说才管用,否则这笔钱就得自己掏了。

    若是在西班牙作战,郑军缺少战马,郑成功二话不说,就可以自掏腰包,不需要朝廷花一两银子。

    但是在缅甸,显然采购的战马会优先,甚至全部装备宋纪的部队,那朝廷出钱就理所当然了。

    “无妨!纵使五十两一匹,朕亦可为在缅甸的王师添置数千匹良驹!”

    崇祯就是想知道郑森到底想从何处买马,只要比本土便宜一些,那就可以采购。

    “陛下,臣以为印度东部地区距离缅甸只有数百里而已,从那里买马异常便捷。再就是从波斯买马,只要绕过印度南部,便是波斯,波斯马比印度马的冲刺速度更快,载重更大,不过价钱就高不少。印度马虽体形不大,但耐热,适合在缅甸作战。比较起来,臣以为还是就近从印度买马更为划算。”

    郑成功算过,最多一个月,战马就可以从印度运抵缅甸。

    若是从本土运马,以来一回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成本会很高,中途吃喝拉撒都是花钱的。

    若是病死的话,这就算是干赔,一点本钱都不可能收回来。

    “爱卿可知印度马价钱如何?”

    “陛下,据臣所知,印度马一匹不高于七十两银子,若是买得多,价格自然会下降一些。”

    “嗯!既然如此,采购战马之事,便交给爱卿来负责吧!”

    崇祯一算,即使采购一万匹,总价也不过七十万两,多买的话,或许会少花十万两以上。

    这个价钱还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十万大军在缅甸一个月的花销就不会比这少多少。

    郑家历代经商,人脉宽广,尤其是认识各国海商,买马自然不在话下。

    崇祯也得到过某孝子送的六十六匹良驹,虽说是混血战马,但身形高大,毛色亮泽,确实是甚好。

    在尝到甜头之后,崇祯本打算给勇卫营购置三千匹混血战马。

    结果一问价钱,每匹高达五百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