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者,只要饿不死就行,但凡偷鸡摸狗,一律剥皮实草。

    这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在明初还是可以实施的,到了明末,那根本就行不通了。

    据说正德年间的首辅李东阳两袖清风,光靠俸禄和别人给的润笔费养活一家,到死的时候却无钱下葬,还得大家凑钱来帮忙。

    还有最极端的例子就是海瑞海大人了,堪称大怼朝自律第一人,最后把多年积攒下来的银子都砸在了小妾身上……

    朝廷正一品大员的年俸是八十七石,按照每石粮食二两银子计算,首辅的月薪可达一百七十四两,平均每天可花五两银子。

    如果家丁不太多的话,哪怕不算其他头衔的补助,光是靠死工资也能养活一大家子人了,真正苦的是品级低的官员。

    像从九品的月俸不过五石米,折合才十两银子,年入一百二十两都是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要想孝敬上级,没有某色收入是不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比朱老六臭豆腐更过分的是他儿子朱老四豆腐乳,居然给属下发胡椒来当工资,胡椒是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香料,这让都要养活一家老小的百官情何以堪啊?

    东南亚盛产稻米,三宝太监哪怕带回来成船的进口大米也行啊,这一船一船的胡椒变成了俸禄,大家没法套现,又不能组织家人去摆摊卖烤串,不反对你下海都不行了。

    比胡椒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宝钞,由于大量印刷,导致这种纸币的购买力急剧下降,到了最后,连商家都拒收这种官方制造出来的废纸,官员宝宝们心里那个苦啊……

    听到太子打算给大家涨俸禄,群臣立刻变得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打断太子殿下的思路,要是这时候有人出站出来反对,保证会被大家群起而攻之。

    看着大家极度热切的小眼神,幺鸡慢条斯理地计划道:“从本月开始,此办法先在畿辅地区的顺天府及朝廷在京城的直属机构试行,如若合理且顺畅,再在年内推广至全国各地。”

    然后东宫掌印太监杨进朝扯着自己的鸭嗓开始扬声宣读涨薪的具体标准,俸禄全部折现,不再发米,官员月初到户部领取现银,然后爱买什么就买什么去。

    正一品月俸300两,从一品260两,正二品220两,从二品180两,正三品160两,从三品140两,到九品每月也有15两入账。

    若有东宫三师或三少头衔,在原有俸禄基础上,每月可获另加俸禄,且不与品级待遇重叠,三公、三孤则待遇更高。

    只有兼职具体官职的,才赚地更多,比如张国维是正三品的工部左侍郎兼正四品的右佥都御史,两项叠加,月薪高达280两,年薪为3360两,几乎趋近于首辅薛国观的基本工资。

    不过人家的工作态度和过往业绩也对得起这个身价,只要在山东筑城的项目可以保质保量的如期完工,幺鸡对其进行翻倍奖励也是完全可以的。

    较于之前发米的坑货行为,这次全发现银的涨薪等于将官员月俸的购买力提高了一倍,能够收买……嗯,是提高大怼朝的官员们的向心力和忠诚度!

    幺鸡也不是人傻钱多随便发银子的主,相信很快就会从某些人身上收回成本的,给属下发工资,幺鸡从来就不会动用自己的钱。

    相信经过此番涨薪鼓励之后,凡是有资格上殿的正三品以上官员,本着拿人手短且吃人嘴短的顾忌,想怼本宫也要掂量一番了。

    因为只要你敢怼本宫,不但家里的小金库保不住,连吃免费午餐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今后你们全家的菜品只有一道——油炸蝗虫!

    薛国观见到大家都在认认真真的盘算自己该领多少银子的俸禄,就趁着这个空档疏言:“殿下英明,此法乃是我朝固本之正道,臣替百官感激殿下厚恩!”

    在满朝文武里面,薛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