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真出了事,也不会将其革职查办。

    上有政令,下有对策。

    对于下面那些人的想法与伎俩,某新皇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反正出事就抓人,决计错不了,无非是抓多抓手的问题而已。

    即使发生溃坝事故,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因为河南的大部分灾珉都被转移走了。

    折腾二十年之后,全省的人口也不超过一千万。

    托某新皇的福,从北地藩国到南洋藩国,到处都是河南百姓……

    走出去的人虽然是背井离乡,但一旦在新地方扎根之后,生活水平就比原先好太多了。

    去北地开荒的人,没有辫子威胁的话,家家户户都是几百亩土地,不是还能用飞禽走兽河鲜打牙祭。

    去南洋屯垦的人,终于体会到啥叫一年三熟了,只要够勤快,粮食都吃不过来,更别说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果了。

    两个地方的移珉只要能吃饱穿暖,不让家人活活饿死,就对某新皇千恩万谢了,以至于每家桌子上都供奉着某新皇的排位……

    对于海外百姓的生活状况,某新皇即使没实地考察过,通过各方面的了解,也略知一二。

    他们都算是藩国或者总兵麾下的子珉,若是死了,那就直接等于减少税费了。

    这些人更是维持当地稳定的基础,没了他们,土著们又会重新生出二心。

    每二十年算一代人,从崇祯十三年(1640)开始算,到今年就算是“海一代”了。

    明年开始就是“海二代”了,某新皇相信在朝廷和军队的帮助下,到了海十代,就没有海外属地这一说了。

    从北地到南洋,除了藩国之外,都是大明的直属地区。

    当地土著要么选择世代恭顺,要么选择直接去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甩锅爹御驾亲征的企图已经越发明显了。

    在与某孝子往来的书信里,经常咨询诸多方面的问题。

    譬如南方潮湿,若不是用全套铁甲,可否有替代品?

    某孝子就告诉甩锅爹一个简易版的替代办法,那就是藤甲兵。

    当年郑成功就是用藤甲兵(藤牌手)屡胜辫子兵,这玩意就是用藤蔓做成的,故而非常轻便,防御性能也不差。

    缺点就是怕火,为此,早已有意出征东南亚的某新皇便让科学院研发了一款浸泡过防火涂料的藤甲,外包一层铁皮。

    比原版的防火效果大为提高,已经达到类装部队的标准,现在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而且某新皇也很是慷慨地将此物的生产流程无偿赠送给甩锅爹。

    等南都科学院与兵工厂研究明白之后,便可大规模生产了,为了报复老莽家那群白眼狼,某新皇可以全力支持甩锅爹御驾亲征。

    以半卖半送的方式,向南廷出售了三千支栓动步枪、一万支左轮步枪、六十门拿皇炮、一百辆蒸汽坦克、二十艘飞艇。

    燧发枪与手榴弹,南都那边都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铁桶做的迫击炮就更不在话下了。

    对于战术导弹,相信甩锅爹看过《山河之战》第一部之后,对导弹洗地流也大为推崇。

    某新皇向其低价出售了一批飞毛腿低配版,主要是高配版造价高,打折卖的话容易血亏。

    在自己的书房里,某新皇吃着烤串,喝着啤酒,想着厉兵秣马的甩锅爹,心里不由好笑。

    倒不是为甩锅爹感到好笑,而是替缅甸那个土鳖二五仔大王担心。

    莽白那厮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败在,甚至死在“大明逆向襙作之皇”手里……

    甩锅爹在有生之年貌似没赢过任何主要敌人,莽白算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