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且不说正阳,正阳毕竟是个男孩,他即使不读书不识字,至少还有一膀子力气,以后给人搬砖,搬水泥,干苦力还能有口吃的。清婷你呢?你准备以后干嘛呢?也是去给人搬砖,干苦力?”

    刚到家的路行远,原本是想简单说两句自己的弟弟妹妹,打消他们退学的意愿。

    但说着,说着,便停不下来了,尤其是想到上辈子弟弟妹妹因为没钱上不了学,成家后过的那种糟心日子,他的心瞬间揪了起来。

    路清婷还好,上辈子的她虽然识字不多,但谈的对象踏实、肯干,日子虽然差了点,但磕磕绊绊的到了见孙子辈的时候,家里境况也算好了起来。

    路正阳比起路清婷要差了些,路正阳一辈子都在地里刨食,二十三四岁才从邻村讨到了媳妇,媳妇进门三天,将赵梅吵回了娘家,你说她一句,她要还你三句,结婚没两年,村里人得罪了大半。

    秋收的时候,家里没人帮忙,地里需要灌溉,连个水泵都借不到,大半夜的一桶桶往地里挑水,几十岁的人在赵梅面前,泪眼婆娑的像个孩子。

    再者便是最让路行远揪心的小妹路清瑶了,路清瑶处在一个即能说好,也能说不好的时代。

    说好,是因为处在这个时代,只要肯努力向上,他就能赶上时代步伐,登上末班车。

    说不好,是因为一旦赶不上这个时代的末班车,那就是一辈子落后于人了。

    而十六七岁便出门打工的路清瑶不仅错过了末班车,甚至还搭错了车,十六七岁出门打工,十八九岁嫁到了外省,结婚当年生孩子,二十郎当岁便离了婚,带着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回了老家。

    想到此,路行远红了眼眶。

    他上辈子一个人领着两孩子过的也是不如意,没怎么帮衬过家里的弟弟妹妹。

    如今从来,他多想自己的弟弟妹妹走上一条不同的路。

    可奈何,路正阳、路清婷看起来又要走上老路。

    他此时,恨不得将读书不一定就能成功,但肯定会多一条路,多一些选择的理论,强塞进他们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