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上的萧何沉沉一拜。

    “学生,见过老师······”

    这一下,殿内百官朝臣才终于相信:萧何这个‘兼太师’,并非是荣誉性质的虚衔,而是真的天子师!

    行过礼,又将仓皇想要起身的萧何不轻不重的摁回座位,刘盈才回过身,笑意盈盈的望向殿内百官朝臣。

    “朕闻古有三公,曰:太师、太傅、太保。”

    “古三公者,皆为天子师。”

    说着,刘盈不忘回头朝萧何一拱手,又对殿内的曹参、王陵二人一拱手。

    “太祖高皇帝曾有遗诏:丞相、御史大夫平阳侯参、内史安国侯陵,各兼太傅;”

    “又今,丞相加兼太师。”

    “往后之朝议,太师便座此椅,平阳侯、安国侯立太师左右,佐朕厘治朝政。”

    “待朕加冠,再遵太祖高皇帝遗诏,罢酂侯、平阳侯、安国侯太傅之职。”

    听闻刘盈这一番话语,殿内众人只下意识抬起头。

    待看见御榻之上,吕雉只浅笑着朝刘盈点头,众人这才各自收拾好心中思绪,齐齐一拱手。

    “臣等,谨遵陛下诏谕······”

    行礼过后,曹参、王陵二人也走上御阶,分别朝御榻上的吕雉,以及太师椅旁的刘盈拱手行礼,便按照刘盈的吩咐,一左一右站在了太师椅旁。

    见此,殿内众人再拜。

    “见过太师,见过曹太傅、王太傅······”

    至此,刘盈的‘发明创造’缓解才终于宣告完成,接下来,就都是寻常无比的章程了。

    刘盈开口问:过去几年,有哪些朝公、将士,武勋达到了封赏的程度?

    曹参回过身答道:代相陈豨之乱,武勋达到封侯标准的有某某某、达到封君要求的有某某某;淮南王英布之乱,又有某某某应该封赏。

    而后,曹参便将早就准备好的名单呈上,刘盈却是看都不看一眼,便直接递到了母亲吕雉的面前。

    待吕雉细细看过名单,对刘盈笑着一点头,刘盈又问殿内百官:这些人应当封赏,诸公可有异议?

    确定封赏名单被朝堂通过,刘盈便交代曹参:着手遴选合适的封邑,并于来年开春之时行封。

    再往后,便是朝公百官民主决议,定下了关东宗亲诸侯国中,空缺的官职人选。

    与刘盈的预料基本一致:代、齐、燕、梁、淮阳五国,基本遵循了‘以诸侯王的母族外戚为主要考虑人选’的原则;

    同时失去傅宽、曹参两位王相的齐王刘肥,也如愿得到了新的王相:小舅子驷钧。

    而赵国的太傅、相国、内史、中尉,则都被非吕姓的吕党分子瓜分,太后吕雉得以借此,将北方的兵权牢牢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到这里,这场大朝仪的戏肉,基本就已经结束,朝臣百官再扯两句‘陛下当勤学多思,不负高皇帝众望’之类,这场大朝仪,也就可以结束了。

    但不知为何,在刘盈、吕雉母子都沉默之后,殿内百官朝臣却并没有开启预定的章程,而是各自低下头,摆出了一副‘太后、陛下是不是还忘记什么事了’的神情。

    见此,始终端坐御榻之上,自甘为刘盈背景板的太后吕雉,也终是缓缓从御榻上直起了身。

    “前时,长安民有风闻,言太祖高皇帝遗诏,欲皇帝年十七而加冠亲政。”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赶忙打起精神,虽还是一副闭目养神的模样,却又都纷纷竖起耳朵,生怕错漏哪怕一个字!

    就见吕雉略有深意的在殿内扫视一周,又看了看御阶中段,那一坐、二站三道背对着自己的身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