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些儒雅之士,怎么杨宪办起事来,比刑部的差役还狠呢?”

    对此,刘伯温却只能说道:“臣,不知道。”

    而朱元璋却说道:“咱以后要对你们翰林院刮目相看了。你们这文人堆儿里,竟然能出现像杨宪这样的干吏,这就好比棉里藏针呐,翰林院是棉,杨宪就是那根针!这根针呐,不出头则已,一出头就一针见血!”

    听着朱元璋如此的夸赞,刘伯温还真是有些受宠若惊了。

    忙称道:“皇上圣见!”

    但朱元璋似乎并不打算就这么结束,继续称赞道:“杨宪是你的学生吧?你教了一个好学生啊!也给咱荐了一个好知府!咱要重重的赏你!”

    听着朱元璋的话,刘伯温有些拿不准了。

    原本他是想着卖个乖,想办法在杨宪还没出事前将他给弄回来的,却不曾想朱元璋竟然这么说,又这么的高兴。

    如今都要赏自己了,如果自己再上折子参奏杨宪,岂不是不给朱元璋面前,忤逆他吗?

    一时之间,刘伯温有些为难了。

    不过嘴上却还是说道:“这,这全是皇上识拔之恩呐!”

    随着朱元璋的一通夸赞,刘伯温也不能再说什么,只好与朱元璋、李善长交谈几句后离开了。

    御书房内。

    瞧着刘伯温和李善长离开的背影,朱元璋嘴角微微一翘。

    “刘伯温呐,刘伯温呐,希望你能明白咱的心思吧。”

    说着,将手中奏折随意的丢在了一旁。

    在朱元璋的心中,是想要将刘伯温一支培养成自己心腹的。

    不过,想要成为皇帝的亲近属臣和心腹,就必须要做孤臣!

    不能在皇帝和自己势力之间选择。

    只能将他朱元璋的命令当作天恩圣令,坚决的执行。

    不能因为自己派系的得失而左右。

    这一点,杨宪就做的很好。

    杨宪这么做,对于那些官员和同僚来说是不讨喜,甚至厌恶的。

    可是,却符合他朱元璋的利益。

    给了全国官员一个警醒警告。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朱元璋也不会如此的夸赞一个人。

    今日之所以如此的反常,将一个人夸上了天,其中便有他刘伯温的原因。

    他就是想要刘伯温看清楚,品对味。

    可朱元璋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刘伯温早已沉浸在建立一个浙东派系的美梦当中,压根对于他朱元璋今日的提点没有品到半分的滋味。

    翰林院的书房内。

    刘伯温缓缓走了进来。

    见到刘伯温返回,刘涟立马将自己拟出的奏折拿了出来,说道:“父亲,儿已将奏折拟好,请您过目。”

    听着刘涟的话,刘伯温却道:“烧了吧。”

    刘涟一愣:“您不参杨宪了?”

    刘伯温摇摇头,道:“参不了了,皇上喜欢他,皇上跟他是心心相印呐。”

    刘涟道:“可是父亲,之前您还说杨宪再这样下去,会葬送在扬州的。”

    闻言,刘伯温却只能是叹口气道:“如今也只能看他杨宪的命数,是否能够迷途知醒了。”

    说罢,便绝口不再提及此事。

    皇宫御书房内。

    在李善长和刘伯温离开后,齐衡又被召了过去。

    商议的是枢密院最近在全国用兵的情况。

    不过,在说完这些后,二人闲聊之时,朱元璋借着闲聊的由头说起了那扬州的杨宪之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