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已经全部到齐。

    在司马懿的努力下,水师的后勤保障系统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

    各种人才分工合作,配合渐入佳境,整个水师也算是井井有条了。

    陆彦带着百忙之中抽出了一点时间的诸葛亮,来到了水师驻地。

    今天,陆彦的目的就是想让诸葛亮看一看,即便不用亲力亲为,一个部门也能非常顺畅而高效的运转。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这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或者是大部分人都清楚明白的道理。

    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在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标准上面,却又极为的不同。

    诸葛亮选拔人才,需得德才并重。相比于才,他更加着重于德。这一点,和曹魏集团的做法就很不相同。

    曹操当年施行的是唯才是举,“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所以他招纳人才,哪怕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而诸葛亮本人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过人的才能,因此他在用人时候的标准,就是在德才并重的前提下,更着重于德。

    然而放眼整个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诸葛亮这种德才兼备的?

    蒋琬、费祎、董允还算不错,可在他们之后,蜀国便出现了一大段的人才真空地带。

    没有足够的人才,诸葛亮就算想不事必躬亲都不行了,更何况他本就是个亲力亲为,什么事情都要完全掌握才会放心的谨慎性格。作为蜀汉集团的丞相,诸葛亮每日要处理的事务都颇为繁重,常年的积劳成疾,使他的身体每况日下,进食更是少得可怜,最终心力交瘁之下,早早便被累死了。

    而司马懿则大不同,他知人善任,在掌握大权之后大胆地提拔人才,郭淮、王双、钟会和邓艾等一干人才相继涌现,而且他们都对司马懿死心塌地。

    有了许多优秀人才的出现,司马懿也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他只需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其余的具体事务则完全由其他人来负责。从这一点来讲,他司马懿与陆彦更加的相像。

    与其说上千百遍,不如亲自来看一眼。

    陆彦想改变诸葛亮这种过于谨慎和事必躬亲的性格,就需要足以说服他的真人真事才行。

    用陆彦自己来做例子可能不太适合,但用司马懿这位校友兼同僚来做榜样,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