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76点。

    后来又有一员大汉领着五百乡勇前来投靠,此人名叫董袭,使一支长枪,武力高达82点。

    虞翻则领着一个名叫陆绩的人前来拜会俞涉,此人饱读诗书,更写得一手好文章,智力达到了79。

    随后两人又给俞涉引荐了一人,这人名叫顾雍,不仅满腹经纶,智力达到了81点,他的家族也在本地拥有极高声望。

    俞涉亲自前去拜会,终于招得顾雍为己效力,也因此跟吴郡、会稽两地的几个名门望族搭上了线,获得了不少财力物力的支援。

    董厥则整顿各路兵马,除了在吴郡留下的一万兵马以外,现在俞涉在会稽还有近三万士兵。

    董厥贴出征兵告示后,吴郡会稽两地的百姓都是纷纷响应,这两地百姓都十分钦佩俞涉,尤其是吴郡百姓,在严白虎死了以后,整个吴郡才重见天日,所以他们对俞涉可谓是感恩戴德。

    要不是俞涉担心统率不够,领兵太多怕出事,董厥恐怕能给他整出个十万人马来。

    俞涉心想兵不在多而在精,便令董厥挑选精壮青年两万人补作新兵, 其余报名参军的可以参加日常训练,但只算作预备兵,需要补充兵力时,才能用他们补上。

    这种预备役制度则保证了自己有充足的后备部队,这批人平时就是普通百姓,该种地的种地,该打猎的打猎,他们不在军中,便不消耗军粮军饷,但只要有需要,随时可以动员集结,拉上前线。

    自此,俞涉坐拥吴郡会稽两地,统兵共计六万,名声大噪。

    虞翻陆绩受到预备役不消耗军粮的启发,提出军中粮草每日消耗巨大,如果只靠百姓们养着部队,压力实在太大,容易引起民怨。

    部队里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农家户出身,在非战时状态的时候,他们可以自己种点蔬菜粮食,养点鸡鸭猪牛之类,这样一来便能够做到自给自足,极大减少辖内百姓的压力。

    俞涉一想确实如此,部队增产,便可对百姓减税,减税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于是便令他二人去落实,以轮值的方式,让部队在日常训练之后,进行耕种养殖,同时根据部队产量,逐渐降低百姓税赋。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欣鼓舞,俞涉的声望也在两郡百姓中不断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