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清平的家里,因为方乐是带着张曦月一块去的,孙清平也没拉着方乐去书房交流,就在客厅和方乐说着话。

    孙清平问方乐:“你现在还没毕业,有什么打算吗?”

    “年后可能会进西京医院吧。”

    方乐道:“程叔叔都给我说了几次了。”

    “嗯,好。”

    孙清平道:“西京的条件好,资源多,上一次你给我说了不少,我这一阵也想了想,你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有道理的,中医固然要寻求变革,要与时俱进,可也不能盲目跟随,把自己的根基丢掉。”

    方乐道:“我其实想进急诊科。”

    “急诊科?”

    孙清平有点意外方乐的选择:“怎么想去急诊科了?”

    方乐对孙清平道:“从现在的大环境讲,现代医学越发的发达,进步非常快,各种先进设备,先进仪器,还有先进的医学理念,可以说是一日千里。”

    “同时,国家各方面都在发展,交通也会越来越便利,同时现代化的医院、诊所、医馆也会越来越多,这是大趋势。”

    方乐给孙清平分析着:“到时候,随着现代化医院、诊所、医馆越来越多,中医人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您老是过来人,应该清楚,一位中医医生,如果不接触急诊,不接触危重病患者,那么是很难成为中医临床大家的。”

    “现在一些人发表一些论文,看法,给中医戴高帽子,什么上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把一些古人说的话拿出来,试图抬高中医的地位,可说穿了,中医还是中医,还是医学,其核心和职能还是治病救人的,如果一门医学不能治病,那么被人贬低也就在所难免了。”

    “可随着现代医学的冲击还有各大医院诊所的增多,到时候中医医生接触急诊和危重病患者的机会也就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就只能坐在诊室,守着科室,慢慢的成为慢郎中......”

    “所以,我认为,中医医生,接触急诊,接触危重病是必须的,急诊科应该是中医人的第一站,而不是坐在后面逐渐的被人无视,到时候见了血腥都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

    “慢郎中,忽视....."

    孙清平站起身来,还来回在客厅走了两步。

    “方乐,你说的这些我之前还真没想过。”

    孙清平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是啊,厉害了临床,不接触急重症,中医何谈成长,整天钻在科室,钻在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吗?”

    有些事情,现在还没有那么严重,可已经出现了苗头了,方乐作为过来人,很清楚这一点,逐渐下去,中医真的就废了,这并非危言耸听。

    到时候新一代的中医医生也不过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花朵,根本经不起雨打风吹。

    正如方乐所说,孙清平是过来人,他自己就是接触急危重症成长起来的,所以很清楚方乐说的这些东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