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按照工艺流程来做,做完之后还要取样检测。

    材料是根基,是根本,是基础,但是材料研究又是最耗费钱的事情,因为数据就是靠试验堆砌出来的,而不是凭空的计算。

    每一组数据都要炼制一炉材料,这得多少钱,就何贵在百安飞行器制造厂看到的一张张纸,每一张背后都是一次熔炼。

    不过北面与西方,不单单自己研究了,还从德意志那边获得了很多,想一下美利坚在19世纪初就有自己的汽车了,咱们什么时候才有的。

    咱们真正发展也就是在80年代开始的……有今天的成绩已经是不错了。

    何贵手里的材料数据也不少,特别是在百安飞行器公司。

    为什么现代大毛很多东西自己都造不出来了,就是因为当时分家的时候太乱了,分家之后又不注重这些。说个不好听的,很多资料都被取暖烧火了。

    何贵一头扎进了作坊里面,正式开启了制造。

    在作坊里面待了一个星期,何贵就带着生活垃圾出来了。

    刚刚打开作坊的铁门,就看到远处站着一个熟人。

    “何老师下班了?”老张笑眯眯的看着何贵。

    何贵看着老张,惊讶的问道:“是什么风把老张您吹来了?”

    “好事情,好事情,走,咱们一边走一边说。”老张是站在机场跑道上面的。

    “我这次来,是为了大白鹅的专利,按照行规呢一般是给10%的专利费,但是上级鉴于大白鹅的高额利润,所以当时给了15%的专利费,不过现在大白鹅的整个预定数量已经超过了五十,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个的,这一笔钱该怎么给您?”老张开口问道。

    何贵默默盘算了一下,按照一架一亿美金,一架自己就是一千五百万美金,五十架就是七亿五千万美金,税都是好大一笔。

    “这个老张你有什么建议?”不过何贵觉得这一笔钱,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急用的,自己也不缺钱。

    “这个我还真不好说,要说岛礁的建设,你的黄豆专利费都不止。”老张继续说道。

    何贵哦了一声问道:“耐旱黄豆推广的怎么样了?”

    “很好,很不错,耐旱黄豆十分适合中亚,中东这些半干旱地方。”

    “这些区域让西方的种子公司也无能为力,另外黄豆还不需要施肥,并且越种植土地越肥沃。”

    “去年咱们就在中亚进口了接近五十万吨黄豆。”

    “今年就更多了。”

    “繁育的那么快啊?”何贵也很惊讶,要知道这黄豆种子当年自己给才多少。

    “育种可以实验室育种,也可以在南方育种,更是可以在南半球育种,反正申请专利了。”老张继续说道。

    这个何贵承认,老张又叹息一声:“去年西方加大了黄豆补贴,让黄豆价格下跌很多,导致全球的黄豆类产品都下跌,咱们内地不少公司都亏了。”

    听到这话,何贵苦笑的摇头:“西方这一招还真狠。”

    很多人说咱们内地的粮食价格比进口的都贵,但是西方的农业大部分都是补贴的,西方就是用这一招,控制了全世界的粮食走向。

    西方补助农民40%以上,内地不到4%(还不一定到手)。

    可以说粮食的每一次危机,每一次波动,都是西方计算好的。

    因为你没有他有钱,你就补贴不了那么多,而且就像这次西方加大黄豆补贴,那么国内的黄豆加工企业开始进的黄豆加工出来的东西要是按照低价黄豆核算,是不是要亏本。

    很多企业这一波就死了,另外就是国内的农民,国外的黄豆价格更低,企业就不愿意采购内地的黄豆了,那么内地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