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只要是能人,可以带动不适应市场发展的企业起死回生,工厂、企业、公司、景点、设备、矿产,甚至地区开发权,啥都敢承包。

    可以说国内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就是从这种改制的巨大落差里富起来。

    譬如荆小强瞥过一眼,几百万收购的泡泡糖厂,也属于承包,国有资产还是在国家手里,只是这边出钱承包,每年都要缴几百万回去,可实际上今年的销售额已经过亿,他能提醒的就是这种承包二十年的合约,转瞬即至,那时候必然会被有些人利欲熏心的收回去,可又没有这种市场化经营能力,最后多半崩盘,所以从现在就应该做好应对之策,开发“子品牌”承担主力。

    不然到时候绝对一地鸡毛,两败俱伤。

    做贡献和做生意容不得含含糊糊,也是可以优化并存的局面。

    里面可做的文章也很多。

    于是他这个出人意料的承包要求反而让巴士底歌剧院高层心痒难耐,进退维谷了。

    一千万美元对法西兰这么大的国家,甚至文化部什么肯定不算啥,但收了这一千万就意味着巴士底歌剧院盈利了,立刻揭掉了各种被骂的财政包袱。

    这是索性把死马当成活马医的路数啊。

    其次荆小强这种超级巨星亿万富豪掌管歌剧院,光知名度都能瞬间让巴士底歌剧院把巴黎歌剧院压成老朽形象,冲上头位。

    就算不懂流量经济,也应该知晓荆小强绝对会让这座歌剧院脱胎换骨的为世人所知。

    最重要的还是既然每年投了一千万美元,荆小强也不会瞎搞吧,更何况还能保留几个高层作为监管呢,太出格、太离谱的情况保证不要出现就行了。

    于是当场说需要考虑下,回头肯定禀报各方请示探讨。

    应该还是巴士底歌剧院自身现在不死不活的让人太失望,外加荆小强的实力口碑太坚挺。

    三天后的最后一晚个人音乐会演出,法西兰统领亲自到场聆听,然后在四面八方的见证下,以一欧元的象征性年薪,签下荆小强成为巴士底歌剧院艺术总监的合约。

    这可是五常级别的顶级大佬背书。

    其他行业都很难想象,居然可以由法西兰统领亲自展现他对艺术的钟爱跟希冀。

    轻而易举的在选民中间刷了一波好感,为下个月的重大ZZ举措打了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更把荆小强彻底拉到了这个以前他一直在回避的高位。

    既然是这样,那就现场整活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