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德曼等等等,一长串最顶尖的巨星都是CAA客户。

    作为CCA的创始人,奥尔维创新了经营管理方式,把一个想法做成一部剧本,匹配CCA的服务客户进入项目,从剧本到演员角色甚至导演摄影都组团完整,再拿给电影公司拍摄。

    譬如汤姆克鲁斯的奥斯卡名片《雨人》就是典型的CCA作品。

    荆小强世纪末到好来坞学的就是这种传说,他现在的做法有意无意也带着CCA的套路。

    可那会儿奥尔维已经只是个传说,不在好来坞了。

    直到他去了百老汇,才听说奥尔维又在戏剧界创立了AOC来为戏剧大师们做经纪公司,代理的都是大都会歌剧院的腕儿,丧子前的艾利克斯可以成为客户,更是胡德尔松他们念念不忘的地位。

    能被AOC招募成为客户,那就证明在戏剧界已经有了立身之本!

    但是偶尔清醒的艾利克斯说过,奥尔维是在好来坞遭遇了滑铁卢,亲手抛弃了CCA,却再也回不去CCA,而且在好来坞坏了名头,才到东海岸来创立AOC企图东山再起的。

    难道不管有没有自己,奥尔维都会离开CCA?

    卡登伯格了若指掌:“他是个好人,以前在CCA的时候帮我招募了不少人,本来创立梦工厂也想请他继续为我们服务,可没想到他居然放弃了CCA的股份,来蹚迪尼士的浑水,我听说CCA的合伙人已经拒绝了他的回归……唉,他实在是不该跟着焦盆人混啊……”

    原来奥尔维才基本上是荆小强的现实好来坞翻版。

    从收发室门卫到学徒工做起,几个月爬到总裁助理,又在一两年内就从好来坞最大的经纪公司跟几个伙伴叛出另立山头,然后在二三十年间把CCA发展成好来坞第一大经纪公司,掌握了从演员、导演到编剧、摄影师的全套人才资源。

    那时候的名言就是:从某种程度上说,好来坞最有势力的人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制片厂的总裁,他是一位经纪人,名叫奥尔维。

    达到这样的人生巅峰时,他才四十岁。

    然后就是他撮合了嗦尼,撮合了杉本买下哥伦比亚影业!

    接着又撮合松下买到了环球影业,没错,就是环球影城的母公司,光是这单中介业务奥尔维就赚了四千万美元。

    然后他就飘了,他不再满足于充当拼缝儿当幕后推手,开始想走到台前当大老,答应了麦克拉斯的邀请,来迪尼士当总裁!

    听完荆小强就确认,没有他,奥尔维也会在一声声金牌推手的恭维声中迷失自己,然后只要弗兰克意外身亡,卡登伯格又肯定会出走创立梦工厂,三十年老友的奥尔维肯定会上位迪尼士。

    以麦克拉斯这种动不动换门锁的骚操作,奥尔维命中注定在迪尼士会遭遇滑铁卢。

    好了,现在奥尔维是我的人了。

    这种雪中送炭的机会不抓住,荆小强妄称金牌拼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