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唱,他们需要跟随环绕,无形中不断要判断旋律接下来的走向,还要做好配角的和音伴奏,逼着他们在实战中提升自己,最后往往就成为名曲的一部分历史!

    卢昆仑都叼着蛋黄包踢开助手,打手势可以开始,他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电音DJ界的大师,走遍世界都能昂首挺胸那种。

    其实只简单前奏几个音符,荆小强就用低沉的磁性嗓音开口:

    「闻说你时常在下午来这里寄信件

    逢礼拜留连艺术展还是未间断何以我来回巡逻偏仍然和你擦肩还仍然在各自宇宙错过了春天只差一点点即可以再会面

    可惜偏偏刚刚擦过十面埋伏过孤单感更赤裸《十面埋伏》。

    本应是埃森在千禧年以后几年开始爆红之后的一首并不算最红的歌曲。

    却是大洋彼岸荆小强抵达百老汇之后,从唐人街、留学生那里听到最惊艳的港台声音,也顺势记住了这个新生代歌手。

    和后来对华语乐坛的印象几乎都来自于小视频不同,除了覃校长、陈丹尼他们那一批的HK老歌,beyond超越时代地域的那些经典,千禧年后的男歌手荆小强只听过埃森。

    也许那时候听到他的首首歌都是那种恋人分离之后的无奈吧。

    蛮应景的,甚至可能对荆小强的恋爱观、感情风格在零几年逐渐成型,都有很大助力。

    当然埃森只是个唱歌的,词曲得是黄叔那样善撩人心的才子铸就,可不得不说埃森的声音的确在那个时代的港***树一帜。

    演绎出了打动人的情感来。

    但现在距离荆小强还差得很远很远。

    一般的歌曲都有个起承转合,情绪慢慢累积到爆发的过程,特别是主歌跟副歌常常分别对应铺垫和宣泄,也就是常说的高潮部分在副歌。

    可这首《十面埋伏》不是。

    感觉就是简单的两三句交代下故事背景,听说你经常在哪就去悄悄「偶遇」。

    然后马上进入拉高的副歌,输出澎湃的情绪,为什么总是差点点就能再碰见,为什么全城来撞你都恰巧错过。

    其实当然不过是女主已经放弃这段感情在刻意躲避。

    也的确一如当年小白回津门之后,慢慢就开始躲避的淡化消失。

    凡是经历过这种苦恋的人,都会如大锤撞胸。

    所以这首用三五句就完成接近两个纯八度的音程跨度。

    当然也恰恰是这种从男低唱到男高的跨度,让层次感十分鲜明,听起来非常抓耳。

    特别是到了高潮部分是持续的中偏高音,对演唱者要求稳定且高质量的高音实力,连那会儿的埃森都是假声带过,在他十多二十年的众多专辑里,也是难度排前列的存在,可能这也是传唱不多的原因。

    现在荆小强却能游刃有余的从低音输出到高音辉煌,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喉位更低,音色更浑厚,中低喉位重机能路线,胸腔共鸣多,鼻腔共鸣少,声带技术大于共鸣技术,把那种哀怨的酸苦,却唱出了祝福的大气风格....

    哪怕是标准的国语演唱,依旧用娴熟的技巧,厚重的情感表达,让周围越聚越多的普通市民观众鸦雀无声的仰头倾听。

    连桌边那些老神仙们都不由自主的抬头,看那个站在舞台上唱情歌的身影,内心也只能「卧槽,这年轻人.....」」

    这一刻荆小强已经完全忘了什么转播权,什么版权交易,只有纵情高歌的真情实意流淌:

    「轨迹改变角度交错寂寞城市又再探戈天空闪过灿烂花火和你不再为爱奔波....-

    这满世界到处「制造偶遇」「满城找人」的十面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