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试卷一看,上面只写着一行字:德怨相报,何也?

    这句李修涯知道,出自东元典卷十三,原文是:恩相教,德也,怨相教,隙也,德怨相报,何也?

    李修涯嘴角一勾,这题我熟啊。

    所谓应试技巧,就是研究怎么拿到不会的题的分数,但是显然,这题李修涯会啊。

    而且深入研究了几篇范文,李修涯只需要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就好。

    不过李修涯也不敢大意。

    他的毛笔字实在是太丑了,而且也很容易写错字,若是贸然动笔,很有可能会出问题。

    铺开草纸,李修涯开始奋笔疾书。

    现在草纸上写一遍,然后再抄在试卷上,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这题对于众人来说都不算难,李修涯看见自己对面的考生也开始在草纸上做题了。

    写了小半天,李修涯才写五六十字,看了看别扭的字体,李修涯有些难受。

    这字他是练过的,不过怎么也练不好,而且繁体字又多,李修涯很不习惯,只能说勉强能让人认识罢了。

    别看只是一题,但是让李修涯做一天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期间还吃了顿饭。

    与其他学子准备的食物不同,谢伊人给李修涯准备得很丰盛,不仅有充饥的面饼,还有肉干果脯,而云烟的食盒里则是一些糕点,卖相好,味道也不错。

    李修涯吃得很满足。

    傍晚十分,李修涯很是满意的看着衙役将自己的试卷收走,随后躺在床上,准备和衣而卧。

    八月的姑苏还有几分闷热,倒也不必担心会着凉。

    同时,远在燕都的聂含山还没睡下。

    “等考试结束,派人把李修涯的试卷偷偷送来给我。注意不要让人发现。”

    胡爷微微躬身,随后道:“第二日的策问题,大人觉得李公子会有何解答?”

    聂含山微微一笑,“我也很是期待啊,这小子想法多,说不定会有惊喜。”

    乡试的题目虽然不归聂含山出,但是姑苏是萧鼎的地盘,派人知会萧鼎,然后影响一下还是很简单的。

    聂含山眼中有些忧虑,叹道:“燕都正是暗流涌动之时,但在没人看到的地方,楚、秦甚至是陈都有狼子之心,这篇策问,我不仅是要问李修涯,也是想问问天下的学子,他们有何良策。”

    聂含山用心良苦,也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