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会审结果是有两个版本,文官和厂卫系统无法取得一致。

    按照文官的意见,聚众谋反和曲阜孔家无关,当代衍圣公有鼓动闹事之责,并且孔家不法之事甚多,因此,废去当代衍圣公,另外择一孔家贤能接任衍圣公爵位。曲阜县令负有治理地方之责,不能再从孔家选取,而是要朝廷委派。

    这个处理结果,如果从以前的观点来看,算是非常严重了。孔家的权力,被进一步缩小在孔府中了,只负责孔庙这块。

    不过按照这个判罚的话,那抄家就不应该,应该把孔家的财物都还给孔家。

    而厂卫这边的意见,孔家虽然没有参与聚众谋反,但是是这个事情的始作俑者,还有那么多犯法的事,理该抄家灭族,留着这样的家族,对大明有个屁用!

    这个争论,从审理出结果之后就开始争吵,一时半会定不下一个双方都能同意的结果。

    于是,双方争吵的观点, 便很快传到外面等候消息的人耳朵里, 并且以很快的速度扩散。

    就这么的,外面的人,对于这两种观点,也都有支持和反对的。

    总体来说, 对于大部分吃瓜群众来说, 都支持了厂卫的观点。要是曲阜孔家犯法而不依律处罚,那要《大明律》何用?

    所谓天子犯法, 与民同罪, 曲阜孔家算个什么东西,如何能豁免之?

    而少部分读书人, 特别是那些酸儒, 却觉得曲阜孔家毕竟是孔圣之后,就这么往死里打,愧对先贤,不应该处罚这么重。谁犯法就处理谁, 不能怪到整个孔家家族身上。

    基于屁股的不同, 两边的人各抒己见, 争论不休。

    而京师又是全国最喜议论朝政的地方, 一时之间, 街头巷尾, 茶馆酒楼, 仿佛一个个都变身刑部尚书, 针对这个事情, 侃侃而谈。

    三堂会审这边,争论无果之下, 就只有把争论的结果奏于皇帝,由皇帝圣裁。

    不过大部分官员都是知道, 厂卫的意思,应该就是皇帝的意思。按照惯例, 三堂会审的结果,最终的决定权, 还是在皇帝手中。也就是说, 曲阜孔家,怕是难逃抄家灭族的结果。

    为了避免这个结果,这些文官也算是绞尽脑汁,最终决定在早朝这个大朝议的时间点, 给皇帝禀告。

    到时候,京师大小官员, 那都是要上朝的, 这么多官员的面前,回头你一句,我一句的,声势就会很大。不像文华殿议事,就只有几个尚书之类的出席,容易被皇帝给拿捏。

    当然,一般来说, 大朝议的时候, 其实就是过个样子而已,真正的议事, 还是在大朝议散了之后的。

    不过这个事情,毕竟事关圣贤之后,身为儒门子弟, 无论如何都要争一争的。

    有的时候,文官是最不要脸的,黑的能说成白的,白的能说成黑的,官字两张嘴,就是指文官。

    可是,有的时候,文官又是极其要脸的。比如,他们宁可要廷杖,也要刷名声,就是要脸的一种;而如今这个身为儒门子弟,如果不为圣贤之后说话,那和儒家一直倡导的尊师重教有违背, 也怕被人戳脊梁骨。

    如果说,单独一个人去面对这个事情, 可能没胆子;但是,京师这么多文官,那他们的胆气就大了!

    大朝议的这一日,天还黑着呢,文官们就比以往早出门了,聚集在午门外,等待开宫门。

    这期间,只要是文官,哪怕他们平时不对付,可也都会凑在一起说这个事情,提醒对方,互相勉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文官集团又一次挑战皇权。

    这一夜,司礼监掌印太监兼西厂提督王承恩,也难得地没有睡好觉,也比平日要更早就起来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