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太长,往往回到码头鱼就死了。

    然后一名渔民发明了一种办法,在一箱沙丁鱼水池里放入一条凶猛的鲶鱼,如此一来喜静的沙丁鱼迫于压力便不得不游动起来。

    ‘个体经济’便是那条鲶鱼。

    杨崇喜看到这则小故事的时候是哭笑不得,这个故事明显是假的,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船舱里的沙丁鱼死亡的原因是因为缺氧,同样的空间内,在氧含量不变的情况下,剧烈运动肯定是加剧氧量的消耗,游动起来的沙丁鱼只会死得更快。

    再次,简单的鱼类知识杨崇喜还是知道的,鲶鱼是淡水鱼的一种,而沙丁鱼是海鱼,不论是把鲶鱼放进海水里,还是将沙丁鱼放进淡水里,这个结论都是不成立的。

    虽说故事可能是杜撰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值得深思,

    下面工厂的情况杨崇喜是知道的,某些地方确实缺乏活力,略显僵化,想要实现四个现代化,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至于如何改,如何变,还需要更广泛的讨论,越多的人参与越好,不能着急,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九万万同胞,这艘巨轮最终驶向何方,驶向何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最初,杨崇喜也非常迷茫,直到那一天杨建华给他带来了一份报告,那份报告就像是划破黑夜的一道光,启发了他。

    …………

    “开始举手表决!”

    …………

    “二十五票反对,八票赞成,七票弃权,该项议案不通过!”

    “开始下一项议案!”

    …………

    沉思间,杨崇喜听到了提案不通过,而后他抬头看了一眼沮丧的老友,心生微微一叹。

    ‘时机还没到啊!’

    杨崇喜一直没有将李杰报告中关于个体经济的论述提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现在的大环境不允许,连放开农副产品的贩卖距离都如此的艰难,开放个体户还用说吗。

    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大碗茶模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解决了不少知青的就业问题。

    身为大碗茶模式的提交者,杨崇喜一直关注着遍地开花的茶摊,绝大部分茶摊的流水都达到了,不,准确的说,是超过了预期。

    即便没有达到预期的那部分茶摊,也是盈利的,没有亏损,但是其中的隐忧已经初现端倪,部分成立早的茶摊,这个月的销售数据已经开始下降了,只不过下降的不明显没有引起关注而已。

    ——————————

    PS:今天一觉睡到下午,醒了继续躺着,感觉身体被掏空,年纪大了真的熬不了夜,想当年,网吧连续通宵半个月,往事不堪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