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不像未来那般便利。

    陈大光当初买这套房子,那真是腿都快跑断了。

    但买到之后,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好歹在杭城安了家。

    晚上,陈大光亲自下厨,炒了两个硬菜,然后又让他的合作伙伴刘小强买了点熟食过来。

    “陈老师,这一杯,我先干为敬!”

    经过这一次的遭遇,陈大光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人善被人欺!

    未来,他也要找点门路,不说仗势欺人,起码不能被人欺负吧?

    如果不是前期投入太大,陈大光都想换个地方。

    去鹏城。

    那边是开放的前沿阵地。

    环境肯定比这边要好。

    可惜,前期那一百多万,几乎榨干了他的资金池。

    先干着再说。

    走一步,看一步。

    ……

    次日。

    办完事情,李杰直接离开了杭城,家里毕竟还有一个孕妇,老是留在杭城,也不是个事。

    而陈大光却发现了一个极为明显的变化。

    变了。

    全变了。

    门,没那么难进了。

    脸,好像也变得好看了不少。

    肉眼可见的变化。

    他也知道,这是陈老师带来的变化,虽然他不知道陈老师是怎么‘救’他的。

    但出面的人,级别恐怕不会低。

    从事后回访人的级别也能看出这一点。

    期间,陈大光甚至动了歪心思。

    干脆扯一扯虎皮?

    他扯虎皮,也不是为了获得什么额外的收益,只是不想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而已。

    然而。

    左思右想,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极为诱人的念头。

    他不该利用陈老师。

    或许,陈老师本人不在意,但他要是真这么干了,自己良心那一关就过不去。

    最后。

    陈大光虽然没有刻意借势,但一些变化总是免不了的。

    另一边。

    李杰回家之后,又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

    白天去单位打个卡,报个到,然后开始工作,写一写文件,或者编一下即将出版的书。

    《走向未来》丛书,又向他约稿了。

    上一次他写的那本《乡村基础教育展望》,销量很好,各界人士的评价也非常高。

    这一次,还是写教育。

    具体题材,出版社没有限定,用那位王姓大佬的话来讲,随便写,只要是陈老师写的,那都行。

    别人叫他随便写,李杰当然不能当真。

    这一次,他换了一个角度。

    写德智体美劳。

    写师范生培养、教育。

    对于现在的国内环境,素质教育肯定超前了一点,抛开部分省会城市,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校都做不到这一点。

    但,还是要写。

    既然是《走向未来》,超前一点正合适。

    写着,写着,李杰又不自觉的拐到了经济发展上面,没办法,教育资源跟地区发展息息相关。

    财政资金不足,教育方面的投入肯定跟不上。

    算起来,经济方面,也是他的‘老本行’,近两年,他写的社论都是关于经济领域的文章。

    文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