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得知辖区范围内多了一个创汇项目,立刻派了专家前往‘西风村’调查。

    在那之后,西风村的情况,越来越好。

    这不,去年刚刚建了一所小学,建学的钱,靠的就是外汇挣来的。

    而今,周边的几个村子都会将孩子往西风小学送。

    在秦父看来,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这,才是知青该有的样子!

    因为这事,‘小高’还上了报纸,省级的报纸,前些日子,据说上面也派来了记者,探访了西风村的事。

    再过不久,说不定‘小高’还能登上那几个全国知名的大报。

    如果真能登上那些报纸,哪怕只是豆腐块大小,也算光宗耀祖了。

    “爸,妈,东西给我吧。”

    李杰笑呵呵的上前几步,主动接过了他们手上的行李。

    “对了。”

    “今天时间有点晚了,估计赶不回村里,咱们可能需要在这边住一晚上。”

    “今天回不了?”

    闻言,高母惊讶道。

    “现在才中午啊?”

    “你们那地方,一个下午也到不了?”

    李杰呵呵一笑,解释道:“妈,西北这边,地广人稀,距离确实有点远,而且交通也不怎么方便。”

    “从这边去场部,每天只有一趟班车。”

    “现在咱们已经赶不上班车了。”

    “啊?”

    高母忧心道:“我们的介绍信,能住得上招待所吗?”

    “没事。”

    李杰笑了笑,大包大揽道。

    “您儿子,在这边还是有几分面子的,住个招待所而已,没事,打个招呼的事。”

    这话,李杰确实没吹牛。

    作为上位省级刊物的知青,李杰在这边的知名度很高,尤其是开拓了羊毛产销线路之后,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了。

    最近这段时间,他其实蛮忙的。

    如果不是家长来了,他还得跟着那些养殖专家一起四处走访。

    至于,走访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建立更多的养殖区。

    牧区缺少的不是养殖场,也不是羊群,他们最缺少的是销售渠道。

    一旦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以敕勒川附近的草场条件,即便是将养殖规模扩大几十倍,也不是问题。

    能将羊毛卖到国外去,不论是对于牧区的百姓,还是对于当地政府,都是一件大好事。

    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实惠。

    “好,好。”

    高母笑呵呵的点了点头:“那我今天就沾沾儿子的光了。”

    这年头,出门的次数少,对于高母而言,招待所还是一样很新鲜的事务。

    ……

    ……

    ……

    西风村。

    “老王!”

    “老王!”

    老郭一跑进村部,立马扯着嗓门,大声喊道。

    “老王?”

    数息后,曾经的大队书记,现在的村支书老王,一脸不悦的从村部走了出来。

    “嚎什么呢?”

    “老郭,我告诉你,那个结婚证明,不能那么办!”

    “要办,也行!”

    “让老许和那个小姑娘到场,他们来了,我立马就给你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