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是重中之重,官家很是重视此事。”

    “待你上任之后,怕是少不了要去地方巡视。”

    听到这话,范仲淹立刻站起身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职责所在,下官甘之若饴!”

    “不。”

    谁知,寇准却是摇了摇头。

    “你并没有明白我的意思。”

    “希文。”

    “你可知朝中嫉妒你,厌恶你的人,有多少?”

    “此前,太学生限额七十,依照现有的框架,虽然太学生的规模扩大了。”

    “但限制同样也放宽了。”

    “此后,太学不在是京朝官子弟的特权。”

    “你想想,你这么一建议,得罪了多少人?”

    “数不胜数!”

    “往后,你去了地方,怕是少不了刁难。”

    说到这里,寇准的话戛然而止,有一种可能,他是没说的。

    如果只是刁难,还是小事。

    范仲淹得罪了大宋最有权势的一批人,若是碰到愣一点的,横一点的,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谢相公关心。”

    “下官行事,只问己心,但求无愧!”

    “好!”

    闻言,寇准击掌赞道。

    “好一个只问己心,但求无愧!”

    “老夫终于明白,官家为何屡次在我面前提起你。”

    “走。”

    “陪老夫喝几杯。”

    言罢,寇准拉着范仲淹就往后堂走去。

    ……

    ……

    ……

    杭州。

    市舶司衙门。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低着头,心有戚戚的站在丁谓的面前。

    “好!”

    “好得很啊!”

    砰!

    丁谓勐地一拍桌子,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竟然给了自己一个下马威。

    胡则是太宗端拱二年(989)的进士,因为名次不高,他最终只得了一个许田县县尉的差遣。

    淳化三年(992),丁谓及第,不同于胡则,丁谓是甲科及第。

    彼时,丁谓恰好客居许田县,也正是这时,胡则结识了丁谓。

    官场最是现实,虽然此时的胡则已然授官,且还是丁谓的前辈,但人家丁谓是进士科一甲。

    胡则拿什么比?

    因此,在结识之处,胡则就放低了姿态,不仅好吃好喝的伺候,还送给了丁谓一套银质的酒器。

    后来,丁谓也没忘记这位第一个给自己送礼的人。

    随着丁谓一路青云平步,胡则也坐上了快班车。

    毫不客气的说,胡则能有今天,靠的就是丁谓一路提拔。

    结果,在丁谓上任前夕,杭州市舶司衙门却出了事。

    北宋时期的市舶司不比南宋,尤其是宋初这会,市舶司衙门并没有特地设置主官。

    杭州、明州、广州市舶司主事,通常都是由当地知州兼任。

    比如范仲淹的岳叔父李昌龄任广州知州时,就兼任了广州市舶司管事。

    众所周知,海贸利润极高,作为市舶司一把手,恐怕很难忍住不伸手。

    李昌龄任广州知州时,就没少贪。

    同样的,胡则也没能忍住。

    有权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