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奎的任命,不止是在外界闹得沸沸扬扬,丁谓本人同样是战战兢兢。

    他在反思。

    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官家是不是对折支的事,不满意了?

    自己的宰相,是不是做到头了?

    不然的话,官家为什么要提拔范雍为三司副使?

    虽然在西北战事中,范雍确实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西北的战事远未结束。

    拿下萧关,仅仅是阶段性的胜利。

    后续,如何守住萧关,才是重点!

    可以预见,西北地区的屯兵,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多,兵员多了,后勤粮草需不需要保证?

    人家范雍做的好好地,为什么要将他召回京师?

    万一新任转运使做的不好,以致于影响到了边防,前面的努力,岂不是白做了?

    况且,范雍是天禧五年(1021)就任,一般而言,边地官员的任期是三年一替。

    范雍担任陕西转运使距今不过两年,远没到任期。

    (ps:历史上范雍于天圣元年,转任陕西都转运使,直到天圣三年(1025)才归京)

    故此,丁谓觉得外面盛传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

    折支的事,士大夫的愤怒,终究需要有人担责。

    这事,肯定不是官家的错!

    官家乃是天子,怎么可能犯错?

    错的只有,也只能是为臣者。

    祖士衡,很可能就是平息百官愤怒的工具。

    最后,祖士衡是谁提拔的?

    官家亲自点名的!

    想到这里,丁谓不禁生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早在提名祖士衡的时候,官家是不是就计划好了一切?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官家的帝王心术未免也太过可怕了!

    天威如狱!

    不可观,不可测!

    良久。

    丁谓方才从惊骇中回过神来,反思过后,他觉得自己之前做的还不够!

    远远不够!

    既然祖士衡注定是一个弃子,那么就该最大化的榨干他的价值。

    折支七分变十分?

    不!

    应该是六分变十分!

    至于,祖士衡愿不愿意这么做,丁谓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祖士衡没有选择。

    祖士衡又不是孤身一人,他背后还有家族。

    他想做,得做!

    不想做,也得做!

    最后,祖士衡会不会寒心?

    丁谓更是无所谓,套用一句名言,狗饿了,就会回来的。

    ……

    ……

    ……

    吕宅。

    眼看薛奎和范雍即将归朝,吕夷简不免长舒了一口气。

    自王曾被远放青州的那一日,他心中便有一种独木难支的感觉。

    南方党人势大,遍数朝堂,北方党人中,竟然只有他一个?

    正因为如此际遇,他才不敢随便出头,关于折支的事,他明明章得象等人会失望。

    但他仍然选择避而不谈。

    没办法。

    北方党人的旗帜,不能倒!

    哪怕背负‘污名’,他也要站在朝堂之上。

    现在好了,薛奎和范雍都要回来了,一人掌管开封府,一人入职三司副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