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从席间站了起来,准备行参拜之礼。

    紧接着,刘娥的身影最先闯入众人的视野。

    今天是她的生辰,李杰自然没有夺她风头的意思。

    办事情,最忌讳的便是帮忙了,但又没有完全帮,并且还被人看出来了。

    李杰既然准备为刘娥贺寿,面子上自然会给足,些许前后之分,位次之别,不足计较。

    而且这也不算逾规。

    宋朝以孝治天下,今天的举动,完全可以用孝心来解释。

    “臣等参见太后!”

    朝臣们整齐划一的行了一记揖礼,仅仅是为太后祝寿,还不足以让朝臣下跪。

    毕竟,这又不是郊祭、明堂、天子登基等等之类的重大场合。

    御台之上,刘娥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内席的寇准。

    谁让全场只有寇准穿着布衣呢?

    满堂朱紫之间,忽然现出一抹月白,想不注意都难。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另一边,刘娥只是扫了一眼寇准,然后便收回了目光。

    关于寇准参宴的事,李杰早就给她打过了预防针。

    并且,李杰还和刘娥讲明,此次召寇准入京,不是为了重新启用寇准。

    而是为了让寇准发挥一下余热。

    改革科举制度,不论成与不成,作为‘发起者’的寇准,必然会引来一片骂名。

    这是必然的!

    哪怕寇准是名满天下的老臣。

    因为天底下的读书人太多了,而改革科举制度,又关乎到每一个读书人的切身利益。

    凡是涉及到了个人利益,士人对寇准的评价难免会带上个人的主观色彩。

    如此一来,寇准算是为官家挡了枪。

    想通了这一点,刘娥对于寇准入京一事,也就没那么排斥了。

    那场景,想想就觉得很畅快。

    天下读书人那么多,寇准又能担得起多少骂名?

    只是,唯一值得刘娥疑虑的便是,六哥该如何让寇准心甘情愿的担下骂名?

    安安心心的留在西京养老不好吗?

    其实,李杰的手段并不怎么高明,归根结底无非是四个字,利益交换。

    寇准为官数十载,三起三落,似他这等人物,世间能够打动他的事物,怕是寥寥无几。

    单单家族,估计也无法束缚住他。

    不过,有一样东西,李杰可以笃定,必然能够打动寇准。

    罢免丁谓!

    寇准被贬黜,丁谓是其中的关键人物,能看着昔日的敌人受难,寇准多半是乐见其成的。

    至于,丁谓没了,原先定好的新政策怎么办?

    很简单!

    换个人即可。

    朝堂上的幸进之臣,又不是只有丁谓一个?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无可取代的人。

    没了丁谓,还有王谓,李谓。

    即便加上‘能臣’这一标签,虽说找不出一大堆,但找出一两个,还是不成问题的。

    远的不说,王钦若便是其一。

    即使王钦若不行,钱惟演、吕夷简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