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本人也觉得这个念头很荒唐,毕竟官家才多大啊?

    幼冲之年,能记住朝中大臣的名字便是很优秀了,指望官家清楚其中的弯弯绕绕,显然有点不现实。

    虽然念头很不切实际,但吕夷简的直觉告诉他,这个念头或许没有出错。

    下职的路上,吕夷简不自觉的想起他姐夫(鲁宗道)曾经说过的话。

    ‘官家有雄主之姿,他日必为圣君!’

    在联想到官家近来的表现,也许他不能继续用旧有的目光来看官家。

    官家年纪虽小,但绝不是普通的少年。

    太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吕夷简看得很清楚,早在先帝重病期间,太后就表现出专权的意图。

    如今,先帝登仙,太后的心思更是展露无疑。

    官家能在这种情况下,多次参与政务,且两次坐断乾坤,这是普通少年能做到的吗?

    必然不是!

    吕夷简心中本就有推动官家亲政的心思,只是他一直没能下定决心。

    毕竟,此事相当凶险,稍有不慎,不只是他,连带着吕氏也会堕入深渊。

    之前,他更多想的是‘如何在太后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帮助官家’。

    但现在嘛。

    他决定下重注了!

    如此年纪,官家便有了这等手段,纵使没有他的帮助,要不了几年,官家也能亲政。

    再不下注,就晚了!

    纵观官家近期的表现,辅左官家已经从一件中风险,高收益的事,变成了低风险,高收益的事。

    这等事,岂能落后于人?

    ‘也许王相也看出来了。’

    另一边,王曾闻言,不禁微微一叹。

    “今日之事,官家也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误打误撞。”

    听到这话,吕夷简觉得应该透露一点口风。

    “我认为应是有意为之。”

    “哦?”

    王曾意外道:“意从何来?”

    “王相,您还记得上次议事时,官家提到的那位西溪盐仓监管范仲淹吗?”

    王曾想了片刻,点头道。

    “有点印象。”

    吕夷简面露追忆道:“十几年前,我亦做过西溪盐官,彼时,我结识了一名好友。”

    “不久前, 我曾写信给我那位朋友,托他打听过范仲淹的事。”

    “前几天,我收到了回信,我那位好友在信中,对于范仲淹可是大力推崇,我那位朋友虽然没有仕官,但眼光可是非常之高。”

    “范仲淹能入他的眼,可见范仲淹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话说到这个份上,王曾也明白了吕夷简话中的意思。

    如果不是吕夷简在西溪那边恰好有关系,他哪会知道范仲淹这个人?

    但官家却提前发现了范仲淹。

    这,不得不令人多想。

    ……

    ……

    ……

    曹府。

    祖士衡即将接任三司使,且这事还是由官家钦定,曹倩得知这一消息,心中顿时一动。

    他决定明天要去李家一趟,探望一下他的堂姐,也就是嫁给了李昉之孙,李宗锷之子李昭述的那位姐姐。

    得益于姻亲的关系,曹倩对于祖士衡了解,要比普通朝臣知道的更多一些。

    祖士衡的家世并不算好(在曹倩眼中),之所以能拜李宗锷为师,其中还有一段渊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