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丁谓的儿子不成器,其中不乏培养方式的缘故。

    吕家则大不一样,吕家是名门世家,不像丁谓这类寒门,自有一套独特的培养体系。

    吕氏族学中,不止是培养家族子弟的科举能力,同时也会结合时政,锻炼家族子弟的实务能力。

    正因为优秀的族学,吕公弼才能在二十三岁的年纪,担任知陈留县一职,并且做得还不错。

    如果是普通的寒门子弟,二十三岁多半还在为科举而努力,纵使中了进士,也在选人阶段沉浮。

    似吕公弼这等世家子弟,人家的起点就是绝大多数寒门子弟的终点。

    寒门子弟拿什么跟人家比?

    论家世,比不过!

    论族学,比不过!

    论见识,更是天差地别。

    差距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全方位的。

    “确实出了点事。”

    吕夷简并没有隐瞒的意思,似这种即将传开的消息,没必要向家里人隐瞒。

    世间万种关系,至亲,亲不过父子。

    如果连儿子都信不过,世间又有谁人可信?

    因此,别说是这等事,便是更隐蔽一些的,吕夷简通常也不会瞒着儿子。

    另外,这些事也能增长孩子的阅历,日后为官,孩子们在遇到相似的情况,完全可以以此为参考。

    “你先看看这个。”

    说着,吕夷简将手中的纸条传给了吕公弼。

    “咦?”

    看到纸条上的内容,吕公弼忍不住轻咦一声。

    此事,好生奇怪。

    如果没记错的话,谢御史应是丁相的人才对?

    而且现在实行的茶法,正是丁相的心腹林学士(林特)更易过后的结果。

    这是左手打右手?

    望着次子眉头紧锁的样子,吕夷简并没有急于解释。

    唯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接告诉结果,哪有自己苦思得来的好?

    另一边,吕公弼脑中灵光一现,忽然想起两句话。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利益够大,足以迸发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力量。

    商贾虽贱,,然《周书》曾言,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大概意思是农民不干事便没粮食,工匠不干事便缺少器物用具,耽误许多事,商人不转运,则粮食、器物、财货三宝都会断绝)

    念及至此,吕公弼只觉眼前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丁相只怕是想借机挑事,先让朝局乱起来,然后乱中取胜。

    吕公弼之所以能够明白这一点,不完全是因为自身聪慧,信息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如果没有吕夷简平日的教导,只怕他连朝中重臣的关系都理不清。

    眼见次子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吕夷简不由微微一笑。

    宝臣(吕公弼的字),果然是吕家麟儿,不逊于长子仲裕(吕公绰的字)。

    ————————

    PS:东来吕氏是宋代最负盛名的政治家族之一,相继执掌七朝政事。

    太宗时期:吕蒙正任宰相。

    真宗时期:吕夷简任参知政事。

    仁宗时期:吕夷简任宰相。

    英宗时期:吕公弼任枢密副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