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蔡家和周家的关系更亲近了。

    蔡光华不允许自家儿子去上大学,那是因为他知道自家儿子的底细。

    拼关系,蔡晓光是够格的,可论能力,就有些不太够了。

    和蔡晓光相反,周家的小儿子绝对是够资格上大学的,对此,蔡光华不仅不反对,反而极力推荐。

    这样的优秀人才就应该到大学去深造,学成归来后,可以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973年,李杰第一次被推荐进入大学深造,但那时的他,以新产品刚上线为由拒绝了。

    上级充分考虑了他的反馈,并且认可了他的意见。

    次年,同样的机会再次来了,这一次,李杰又拒绝了,彼时,小青山村工厂正好是在重要的转型期。

    从一家单一产品线的家具厂,蜕变成拥有复数产品线,且创造力十足的大型工厂。

    考虑到厂子是李杰的心血结晶,上级再一次同意了他的申请。

    今年,李杰又一次被推荐上大学。

    但他再一次拒绝了。

    拒绝的原因还是工作。

    他倒不是担心被人架空,青山家具厂是他从无到有,一手创办的,关键岗位全都是他的人。

    即使两三年时间不再,也没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

    他不想上学,只是单纯的因为不想上而已。

    对于别人来说,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重要的平台,但对他而言,就没那么重要了。

    论学识,他比大学里的老师要厉害,而且是厉害很多。

    论平台,他本人就是平台!

    另一边,看到弟弟沉默不语,周蓉的胸都要气炸了。

    上大学,一直是她心中最高的理想,现在的她,不仅结婚了,连孩子都有了。

    以她现在的情况,多半是没机会步入大学的殿堂了。

    小弟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上大学,这是她完全没法理解的事。

    头两次,她还相信,小弟也许是被工作耽误了,但今年,小弟又一次拒绝了上大学的机会。

    到了这个地步,傻子也看明白了。

    小弟根本就不想上大学!

    为什么?

    此时,周蓉恨不得撬开小弟的脑壳,看看他是怎么想的。

    “工作忙。”

    李杰嘴上这么说着,眼神却‘下意识’地瞄向了郑娟的肚子。

    那里正在孕育着一个新生命。

    上大学和养孩子,看似是双选题,但在李杰这里,不论怎么选,都只有一个答案。

    当然是养孩子更重要。

    上大学的本质是提升自我,可对于李杰而言,上大学没办法得到自我提升。

    这时,周蓉注意到了李杰的小动作,紧接着,她身上的气势顿时为之一泄。

    有些事,只有经历了才会懂。

    真正当了母亲,周蓉才知道孩子对于父母是多么重要。

    (PS:这个时间线的周蓉经历和原著中完全不同,更感性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转变的并不突兀

    人的性格是由经历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