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洋洋洒洒,何止千言。

    刘宗周写写停停,时而皱眉,显然其中颇多难处。

    偶一转头,却看到左梦庚意兴阑珊,神情间颇为不屑。

    “小子,你能看懂?”

    左梦庚其实有些困了,闻言立刻惊醒,忙道:“晚辈才疏学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还请老大人解惑。”

    刘宗周书写的这些内容,其实他是知道的。

    正是刘宗周回京之后,给崇祯上的第一份奏疏,《面恩预矢责难之义以致君尧舜疏》。

    其核心为:超然远览,以尧舜之学,行尧舜之道。

    而左梦庚不解的,也是这个。

    “老大人,行尧舜之道,无为而治,当真可以国泰民安、天下大治?”

    东林党在后世颇多诟病,刘宗周的这份奏疏也是佐证之一。

    都什么时候了,天下乱成一团,不思励精图治,搞什么无为而治、尧舜之道,坑爹也没有这么坑的。

    说起这个,刘宗周的愁思舒缓不少。

    “君王身系天下,不可轻动。倘君王视天下为己物,予取予求,则规矩不存,法治尽坏,此灭亡之道也。唯有君王安坐中砥,臣僚忠事,各随其道,才是正途。”

    左梦庚大惊。

    “此无为而治,乃君王无为,而非朝廷无为?”

    刘宗周满头黑线。

    “臭小子,你以为如何?偌大天下、朝廷,亿兆黎民,大家都不做事,岂不是完蛋了?”

    左梦庚脱口而出。

    “这不就是君主立宪嘛。”

    不经当时,不解其意。

    对于刘宗周的这篇奏疏,左梦庚原本以为,也是老调重弹。

    什么尧舜之道啊、无为而治啊,简直迂腐不堪。

    可现在听了当事人的话,他才明白,原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坏在坏在,古文言简而意泛,怎么解释都行,结果就让后人解释偏了。

    想想也是,谁都不是傻子。

    都什么年代了,怎么可能还想尧舜那时一样,搞什么无为而治。

    之所以明朝的官员们喜欢这么说,这么去劝谏皇帝,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从皇帝手中将权力拿回来。

    纵观明史两百年,君臣之争可谓是贯穿始终。

    胡惟庸的造反是真的造反吗?

    还不是相权威胁到了皇权,让朱元璋祭起了屠刀罢了。

    在那之后,解缙、于谦、杨廷和、张居正等一代代的名臣,虽然是以各种名义被皇帝斗倒的。

    可抛开表面,其内里核心都只有一个。

    那就是君臣之争。

    可惜的是,在这些争斗中,臣僚都是失败的一方。

    究其原因,就在于明代的官员们作茧自缚。

    当朱元璋将程朱理学定为显学时,这些文人们弹冠相庆,以为文人的时代到来了。

    可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却饱受其苦。

    天地君亲师这一套伦理成为了不可动摇的规制后,皇帝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因为皇帝的头上只有天和地两个虚无缥缈的东西,除此之外,皇帝最大。

    明代的官员们去和皇帝斗争的时候,因为脱离不开天地君亲师这一套规则,那就等于戴着镣铐跳舞,能赢吗?

    怎么赢?

    逼急了皇帝就掀桌子,而且有掀桌子的本钱。

    臣子却没有反抗的本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