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什么样的感应。有时候从这种感应中得不出直接的结论,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

    朱山闲最后说道:“丁老师,这是很难表述清楚的,你如果没有切身体验,别人怎么说也不会明白。不知道我刚才说的话,你能不能理解?”

    丁齐思忖着点头道:“我非常能理解,其实在我的工作中,就是要观察和体会对方的情志状态,从而进行各种判断和分析。而朱师兄的望气术,是把这种间接的判断变成了一种直观的综合测量。”

    朱山闲:“对对对,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和专家沟通就是方便。既然你能理解,那我就讲讲望气术是怎么修炼的。要想入门,须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养气、养神、养望……”

    所谓养气,是一套内养与外练之法,主要针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这是基本功。动静之间讲究气定神闲,却又保持清醒敏锐。朱山闲曾跟随师父修炼养气三年,有些方法和丁齐的经历类似,也包括特定方式的静坐和行走,但其中另有法诀。

    古人常说“养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是什么,却很难描述清楚。其实它也是一种情志、一种品质,以及相应的身心修养。就朱山闲而言,说是养浩然之气当然有点夸张,他修炼的就是养气功夫,要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体察入微,并及时做出调整。

    养气要修炼到什么地步才能进入养神,朱山闲的说法是“见神而养神”,也就是说功夫到了自然就知道。当然了,假如没有师父传授的诀窍,有可能修炼到了还没有反应过来。

    这一阶段需要继续养气内练,但同时需要在市井人群中行走,讲究气机相感,只有明晰自己的身心,才能体察他人的情志。

    至于什么时候从养神进入到养望,师父教给朱山闲的口诀是“神明而望气”。假如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看见了”,那就是练成了!

    假如没有养气与养神为根基,一个人直接就看见了某些本来看不见的东西,比如刘丰曾做的催眠实验,说不定会引发精神异常,更别提掌握什么秘术了,或者干脆就是得了神经病。

    从修炼的过程来说如此,望气术的三层次第还各有其关窍,这属于秘传内容,朱山闲也都尽量向丁齐讲解。他并不是要收丁齐为弟子,只是向他介绍秘传,有些话很难说明白,所以一开始才有了那么多的铺垫。

    待朱山闲说完之后,丁齐取出一块景文石道:“朱师兄,这个送给你。你今后没事的时候,可以对它施展望气术,以观其情志。”

    朱山闲笑道:“望气术是用来看人的,石头有情志吗、有气运吗?”

    丁齐也笑道:“景文石是一种赏石。这世上就有赏石之人,可见其情趣。它从我的手中到你的手中,有如此际遇,便是其气运。再说了,没有情志也是一种情志,朱师兄是怎么看见小境湖的?小境湖也不是人!”

    朱山闲:“刚才只是开个玩笑,我明白你的意思,寄托心神之物,就算它没有情志,但人对它自有情感投射,这就是看见小境湖的那种状态,对吧?我曾听老谭提起过炼器之法,和你的建议很像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丁齐:“朱师兄,我发现你这个区长做得很是悠闲啊。屋里挂着桃花源记,后院守着方外仙家世界。有些话说出来您别介意,我刚才突然想起去年看的一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里面也有个区长,名字叫孙连城。

    这位孙区长酷爱天文,沉醉于宇宙星空,既不贪污也不受贿,但就是不正经干工作。每次他一出场,网友发的弹幕都纷纷高喊‘连城大仙’。朱区长,您是不是也想成仙啊?”

    朱山闲哈哈笑出了声:“那部电视剧我也看了,但我和那个孙区长可不一样。你看我过得悠闲,好像不是特别忙,那是因为能者自闲。我可从来没有懒政、惰政,该办的事情都尽量办好。但有一点,我觉得现在这个位置就很好,并没有向上走的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