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的帮扶对象,是附近村庄里的一位孤寡老人。如今这个村庄也不在了,已经动迁改造并入市区了。

    老人家当时年纪已经九十岁了,但身子骨还算硬朗,为人也很和善,虽然没有现代的学历,但解放前也读过私塾,还曾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我是江湖爵门传人,他就是我师父……”

    丁齐观察人的习惯是无意间的,在朱山闲诉说这段往事时,看石不全和谭涵川的反应,这两人显然早就知情,而叶行和范仰应该是第一次听闻。只听叶行又插话道:“原来如此!可惜啊,我怎么就没有机会遇到这等高人?”

    朱山闲却没有理会叶行的感慨,接着说道:“我那时二十六岁,刚参加工作没几年,一开始只是政府要求的帮扶任务,我经常给老人家送米、送面、送油,还联系人帮他解决了自来水,逢年过节经常去看望他。

    老人家见识渊博,常跟我聊过去走江湖的各种故事,我非常感兴趣,没事总愿意往他那里跑,顺便帮他干一些活,渐渐就不再是为了完成帮扶任务了。老人家对我说了江湖八大门的很多事,大概一年多以后,他告诉我,他其实就是江湖爵门传人。

    他得到了江湖爵门的传承,三十多岁时也曾在民国政府中做过官,但是乱世不堪,抗战胜利后,他就回到了家乡。再过几年便解放了,是新社会,江湖八门的套路,尤其是爵门的那些东西,便让它过去吧,老人家从此便隐居在这里。

    老人家告诉我这些,是想将他所得到的爵门传承交给我,仅仅是为了了却一桩心事,也并没有要求我正式拜师。可是我听说了之后,还是主动按古礼拜了师,又陪了老人家最后三年,算是给他养老送终了。

    老人家只希望将他所得的传承交给我,并不希望我说出他的名字,所以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们他叫什么。他并没要求我做什么,而且告诉我,时代已经不同了,江湖八门也正在消失,但江湖还在,无非是人心与世道。

    梁云观有通往仙境的门户,就是老人家临终前告诉我的。我小时候就隐隐约约听过当地的传说,而老人家说的很郑重、很具体,他说那道门就是梁云观的后院门……”

    丁齐也忍不住插话道:“那么您师父进过小境湖吗?”

    朱山闲摇了摇头道:“他没有找到,感觉很是遗憾。临走前对我说,人间很多事物,往往近在咫尺,却不得见。”

    丁齐:“他老人家从未找到小境湖,却对此深信不疑?”

    朱山闲又叹了口气道:“他是旧时代的人,很多观念与我们不一样,但绝对是有眼光与见识的,不比在座的任何一个人差。他虽然没有见到小境湖,但我的前辈祖师进去过。丁老师不是查到了一份明代名士的游记嘛,上面记载曾有一位书生在小境湖遇仙。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此事发生在明代永乐年间,那位书生名叫陈眠竹,他在小境湖遇到的仙人名叫朱敬一。陈眠竹得到仙人指点,并服用了仙家饵药得以延年益寿,但他并没有成仙,后来还做官了,就是我的祖师,也是当时的江湖爵门弟子。”

    听到这里,叶行一拍大腿道:“朱师兄,你怎么不早说!”

    朱山闲喝了口茶道:“我早说这些,有人会信吗?恐怕会认为我脑子有问题吧!陈眠竹祖师临终前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弟子,可是他的弟子再来寻访小境湖时,却怎么都找不到了。于是这段隐秘往事一代代传承至今,我师父他老人家临终前也告诉了我。

    想当初我师父的师父,也就是我的师祖,曾特意来寻访小境湖,方外秘境没找到,却收了一名传人,就是我师父。我师父他老人家,对历代祖师相传之事深信不疑。很惭愧,我其实是将信将疑,之所以想找小境湖,多少也是想弥补他老人家的遗憾。

    我师父当年也许没条件,但我多少还有些条件。是我牵头规划了这一代的动迁改造,特意请风门同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