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最早的一尊雕像身着唐代的服饰,是一名体态丰腴的女子。

    据崔山海介绍,这些雕像就是响水峰的历代祖师,下一任峰主为前任峰主凿建塑像,也是响水峰的传统。石不全惊讶道:“怎能雕得这么写实呢?古今中外哪一种雕塑风格都不像啊!”

    崔山海介绍道:“这就是响水峰的风格,也是响水峰的修炼传承……”

    响水峰的传承包括火门炉鼎术,而且以炉鼎术为根基,但秘传不仅限于此,还有其他修炼与印证手段,为祖师造像便是其中之一。古代没有照相技术,更没有激光全息技术,在前代峰主离去后,后代峰主才会为其造像,怎能雕凿得如此写实?

    他们并没有学过雕刻,更不是美术学院造形专业毕业的,但都修炼了一种观想法——观想师尊。很多修行门派中都有观想法传承,比如密宗就有观想本尊、观想上师等等法门,但观想法门并不局限于某宗某派。

    通过观想师尊在某一时期特定的形象,然后准确地将这个形象雕凿出来,见像如人。观想而出、雕凿而成,就代表了一种修为境界。这个过程不容失败,若没有把握可以慢慢来,但必须从头到尾一次成功。

    听了崔山海的介绍,丁齐感觉响水峰中这门修炼传承大有深意。假如已有大成修为,想做到这一点当然不难,以神识控制斧凿,只要入境肯花些功夫,就算从没学过雕塑也能完成这样的雕像。

    可是响水峰历代峰主不可能都有大成修为,其中大部分人恐怕终生都没有突破大成境界,那么就必须借助独门观想法了。

    每走过一尊祖师雕像,崔山海都会躹躬行礼,众人皆跟随行礼。看过全部二十五尊雕像之后,丁齐也有所发现,其中三尊雕像的“作者”应该已有大成修为。这三尊雕像都出现于明代,而且是连续排列的,其中一尊雕像的作者修为境界应该比他此时还高。

    虽然这二十五尊雕像皆如真人重现,但也有所区别。其中二十二尊就像是从石头里剥出来的,怎么形容呢,就是脑海中已有师尊的形象,将包裹的岩石层层剥去,使人像显露出来,这完全符合崔山海介绍的以观想法雕凿的过程。

    至于另外三尊雕像则不是这种感觉,就像是真人直接站在这里化为了石像。真人化为石像当然不可能,这只能说明雕凿者已掌握了神念,那么至少已有大成修为。

    特别是其中一尊雕像是一位高簪道人,给丁齐的感觉几乎就是活的,这使丁齐不禁又想到了陶昕。丁齐甚至推测,假如入境感应此像,就可与响水峰的某位祖师对面交流,甚至有可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响水峰的所有传承。

    但丁齐并没有擅自这么做,他此刻只是受邀请来访的客人,不可能在崔山海面前如此无礼。而且感应石像中的神念心印,宛如见当年之真人,在那种神念交流情况下无法欺骗彼此,对方自然会知道他的身份,若无特殊理由,并不会无故授以传承。

    想当初丁齐在琴高台世界中见到了“陶昕”,但陶昕并没有把天地秘境和控界之宝的传承交给他,只是与他有一番友好交流。这也说明了一件事,就算有外人来到此地,能感应到雕像中的御神之念,若心怀不善,恐怕也很难借此谋算响水峰的传承与传人。

    看见了道人的雕像,丁齐又特别留意了下一尊石像,是一位书生,这位书生才是留下御神之念的高人。因为根据响水峰的传统,道人的雕像就是书生雕的,留下御神之念的也应该是他。

    想到这里,丁齐又悄然以神念道:“崔峰主,以观想法雕凿前代峰主之像,说来简单,其实非常之难。竹节酒最大的作用,恐怕就是帮助修炼观想法门吧?但对一般人来说,它只是有近似迷幻的作用,能让人做他想做的梦。”

    崔山海的陡然一惊,许是因为第一接触神念,更是因为竹节酒真正的作用就在于此,非响水峰传承者不可能知道。他不动声色转身道:“丁院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