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整架飞机总装完毕,地面检查结束,半空中的机械臂也装载着检测设备将这架飞机的内外扫描建模。

    风洞外的观察室里,顾青看到工程师戴着SR1眼镜和精细触控手套将扫描出来投影的飞机模型放大,放大,再放大。

    而一旁还有AI提示。

    【机身建模已完成,逻辑测试通过】

    【特殊金属器件已链接感应器,数据符合标准】

    【机身姿态调整完毕】

    现场人工检查、机器检测、AI建模再处理,同时飞机本身的系统也自检完成。

    这时候,风洞内的工作人员和那些机器人也开始整理好工具,有序撤离风洞核心区。

    一般正常情况下,风洞试验分为六个阶段。

    制造符合性检查前资料提交阶段、确定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和检查计划阶段、试验件中间制造符合性检查阶段、试验件最终制造符合性检查阶段、试验前的制造符合性检查和试验目击阶段、试验后资料提交阶段。

    看似复杂,简单来看就是要在风洞实验前,将风洞试验数模、模型加工检测要求和模型设计报告等模型设计信息。提供给风洞管理方。

    得到批准后,风洞管理方还要检查这些项目,虽然一般情况下,该管理方不会对风洞试验模型的所有零部件进行检查,但是该管理方会抽取其中的关键部件和一部分重要的部件进行检查。

    在风洞管理方对飞机数模设计情况充分了解后,还要标记这些检查的部件,避免出现后续无法检查的情况。

    等这些检查通过后,风洞管理方还要排除代表代表对试验和关键吹风车次进行目击,确保符合试验标准以及实验物为申请物体,同时还要检查试验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开展工作。

    一番下来,风洞管理方就对该飞机的主要制造商、模型加工单位、飞机具体参数甚至是制造工艺都有了很全面的数据掌握。

    毕竟设计制造一架飞机耗费的资源,远远比不上高级风洞的设计建造费用,这样做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有恶意人士,故意破坏风洞试验建筑。

    但是这样做,也是将飞机数据全部展现给了风洞管理方。

    顾青一直控制着航空航天部门各大项目的研发进程,之前那些小打小闹,并且可以公开的成绩,当然能够用大夏官方提供的风洞来解决。

    但是现在九州科技已经从人畜无害的小企业变成了各方势力都极为重视的重要力量,很多实验也就无法在官方提供的试验场所进行。

    对研发飞船、飞机、汽车等项目至关重要的风洞,自然必须要掌控在自己手中。

    等到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那架在风洞平台上逐渐点亮灯光的飞机,开始了工作。

    原本已经恢复安静的风洞里面,好像传出一种鸟类鸣叫的声音。

    这时候,观测室里,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顾青。

    这位虚岁三十的青年,朗声道:“按照既定方案,开始吧。”

    一旁逐月星舰项目工程师罗勇山,听到这句话,不自觉开始了深呼吸。

    经由他一手设计的战机,如果在风洞测试中失败,对他个人而言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整个项目团队而言,也是影响力极大的失败案例。

    而负责风洞的其他工作人员,心情也极为凝重,毕竟这次实验是这座风洞第一次的正式试验,万一出了问题,不仅耽搁后面排队的那些项目,还要再从外到內梳理一遍,不仅耗钱,还非常消耗人的耐心。

    所以,这一次战机风洞试验,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呼呼呼的风声,逐渐在风洞中响起。

    从设计上来看,风洞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