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工人们问题不大,甚至这家玻璃厂仅仅只是“技术上”破产。

    后世阿根廷在自由化浪潮改革中,全面彻底私有化,也是国家资本主义的彻底失败。

    如同解体后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卖掉了全国的国营公司,执行所谓的休克疗法,最傻的是乌克兰,不仅啥也没有,还彻底被美国佬为首的西方洗脑,从此成了一个四流小国,再也没有希望。

    新想法就是打算并购这家玻璃瓶厂,反正以后生产饮料和罐头一直都需要玻璃制品。

    现在也有了充足的资金,而这家玻璃厂倒闭,市经济部也许会接受圣赫塞这个接盘侠的。

    最快五天内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回收玻璃瓶需要一段时间,需要非常手段才行,必须跟小汤普斯司令求助,哪怕要付出一定代价。

    正常来说,这种“看起来”负债累累的厂子,水很深,顺其自然破产是最好的,不去涉及进去是明哲保身的行为,如果有人“预定”了这个工厂,那就要抢了。

    分析了大量资料才发现,很有可能猎杀时刻已经到来,圣赫塞的罐头还好,毕竟是一个小市场,但是汽水厂的投产扩张得罪了一些人,而工人闹事难道真的如明面上简单吗,似乎背后有一只隐形的手,毕竟这个肖恩玻璃厂有了圣赫塞的订单,哪有那么快就直接停工破产,不怪圣赫塞有点阴谋论的意思。

    但这个玻璃瓶问题可是掐住圣赫塞命脉,直接打到了圣赫塞的七寸,圣赫塞最缺的就是时间。

    塑料瓶厂还要几个月投产,玻璃瓶的问题事关生死了,三倍哪怕短期内可以承受住,下一步可能就是五倍十倍的价格了,这是无法忍受的。

    梳理了一下思路,最近在副业上发展确实有点顺风顺水,暗地里应该还是得罪了一大批人的,如一些实权议员,汽水厂的全国网络发展,塑料瓶厂拿到的低息贷款,都有点过于顺利,也让圣赫塞有点放松了警惕心。

    如果不考虑运输价格问题,玻璃制品的国内厂家很少,除了科尔多瓦省,就只有首都那边有生产玻璃瓶的了。

    克罗斯也提醒道,首都那边的很多玻璃厂据说已经破产倒闭了,比科尔多瓦这家还早,被国外资本介入收购,要不经营不善,没有市场,也就是说圣赫塞已经在国内找不到玻璃瓶的货源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而玻璃制品对于现代化工业其实并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东西,哪怕只是乌拉圭进口,其中的关税,路费,损耗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进口玻璃非常不划算,生产原材料也不贵,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便宜易得。

    大多数玻璃制品厂都是本地化生产的才符合需要,民用的这玩意运输太容易碎了,工业防爆类的还好一些,但是路上损耗也很大。

    科尔多瓦是国内中心,交通枢纽,很适合建立大后方生产基地,首都人多,消费旺盛,国内外交通发达,也适合建工厂。

    当初在市内成立这个罐头厂也有这个考量,但万万没想到这些玻璃厂和国外资本竟然这么无耻,一个玻璃瓶卖三倍价格,要知道圣赫塞为了让肖恩玻璃厂能够接受,价格是比较高的,原先采购的价格就很贵了,再贵下去可是相当离谱的价格了。

    资本的垄断经营,天然需求,垄断是获取超额利润的前提,这也给圣赫塞提了个醒,也不得不说圣赫塞当初交了好运了。

    必须要好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被人卡脖子,现在生产规模不大,还好,这个时间点却是比较致命了,青黄不接,塑料瓶厂没有投产,玻璃瓶厂要破产,其他厂商要涨价,这是打算抽掉圣赫塞的现金流,然后一击致命。

    彻底想清楚了前因后果,哪怕被子是如此温暖,身后的睡衣却渗漏出一层细密的冷汗,希望不是自己脑补太多吧,睡前总是容易想太多,感觉都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