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开战后,我们应该争取在华东方向开辟第二战线,逼迫日本两线作战!

    另外,或许我们可以找到方法迫使日军改变由北向南的攻势!

    我们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日军若是由北到南则是一片平原地势,毫无阻隔,完全可以猛扎猛打,可如果我们能迫使日军由东往西打,那就是属于典型的攀缘攻势,我们便可以节节抵抗,同时巩固后方,将日军拖入持久战!”

    “而足以改变日军攻势节点的这个位置,自然就在上海!”

    “第四点呢?”

    这一次竟是张治中主动开口询问,四人已经完全被周卫国层层深入的分析所震撼。

    周卫国道:“第四点,团结,后手,决心!”

    “团结何解?”

    “自然是中华民族上下一心,兄弟阋于墙,不管以前我们国内是如何自耗的,一旦中日开战,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这是属于全中华人民全民族的抗战,届时,我们当举全国之力抵御外辱,所有派系,不管是对立还是合作,都应该放下所有成见,甚至是建立起全民族统一抗日战线,集合号召起所有的抗日武装力量,一同对付日寇。

    更应该做好思想宣传,遏止出现汉奸走狗。”

    桂永清目露惊色道:“后手又何解?”

    周卫国道:“一旦开战,未思胜,先思败,这本是兵家大忌,但事实是我国军事力量羸弱,恐怕全世界关注亚洲战场的都不会看好我们。

    卫国虽是心痛至极,却也无可奈何。”

    “所以一旦开战,这场战争必定不止一个阶段。”

    “进攻阶段结束,必将进入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的战场我们又该选择在哪里,还有大后方的国防核心又应该置于何地,这些都是在开战之前我们就应该规划好的事情。”

    周卫国说到这里,张治中四人脸上的神情已经精彩到不能以笔概述了。

    宋希濂倒吸了一口凉气,又问道:“那么最后一点,决心,又是何意?”

    周卫国铿锵有声道:“中日之战,无论胜负,永不和,日寇侵占我国土,戕害我民众,此民族仇恨不共戴天,但凡中华民众,当以必死之决心与日寇作斗争,永不败,永不输。

    断绝求和派的心思,断绝那些企图求和苟全性命的囊虫。

    当全中华的民众皆有决死之心时,任何胆敢侵犯我中华者,必将败亡!”

    慨然之身还在四下回荡。

    张治中四人沉默良久,震撼良久,周卫国的这番话实在惊人,宛如暮鼓晨钟,令人悚然惊醒。

    缓缓回过神来,张治中长舒了一口浊气,竟是冲着周卫国敬了个军礼,“纵观国内军政各界,能把未来的中日之战分析的如此透彻的,谁能想到,竟是在你这样一个小小的青年身上!”

    “治中受教了!”

    宋希濂,桂永清,杜光亭也一起朝着周卫国敬了军礼。

    到了此刻,他们已经完全将周卫国摆在了与自己同等的层面上。

    周卫国用事实证明了自己。

    宋希濂甚至开始大叫可惜,“教育长,我看咱们是把卫国这小子放错地方了,放到他老杜的战车一连,这不是屈才了嘛!不如把他调到我三十六师去,多的不说,至少给他个团长当。”

    桂永清不服气地喊道:“调到我教导总队来,参谋长的位置我给他留着。”

    宋希濂不乐意道:“放屁,你教导总队的参谋长不是早就有人了吗?”

    “那就让他滚蛋,换周卫国上。”想起不久之前教导总队的参谋长分析的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的局势,再和周卫国方才这一番分析相比较,差距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