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的游击将军刘承武汇合一处,他们依着山势结阵防守,才算彻底稳住阵脚。

    望着双子山东面右翼营驻地一片火光,烟雾滚滚升腾,唐通的心中万分难受,他咬牙切齿的大声怒骂:“白广恩是干嘛吃的?竟使鞑子从他的汛地过来,真他娘的……”

    他越骂越气,越气越恨,竟猛地抽出腰刀重重披在身旁的山石上,“咣当”一声,火星四溅,唐通恨声怒吼道:“真他奶奶地!”

    但恨归恨,骂归骂,终归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

    唐通无法也只得考虑撤军一途,他深知明军主力如今都已渡河北上,女儿河南岸多是一些老弱留守。

    而今,自己西面是杜度的数千虏骑,东面看旗色应该也是镶蓝旗的鞑子,只是暂时还不晓得到底有多少虏骑。

    若是让他们两边汇合一处,自己东西两边受敌之攻打,断难防御,而更为可怕的是不知道是否会有援军前来。

    其实,如果能够确定会有援军来救,唐通所部收缩防御,固守双子山防线,也不是不能支撑一个时辰。

    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这里,唐通可不愿意冒着全军被击溃的风险,在双子山上固守待援。

    他当机立断,马上组织密云镇全军突围,他急急召来自己镇标营亲将游击唐友仁,吩咐道:“立即集结全军,准备突围。”

    唐友仁对于唐通的军令,自然是无条件执行,他大声应令后,便立即去召集人马,收拾军械,做突围而走的准备。

    目前看来,比较理想的是杜度所部数千鞑子,并未前来攻打双子山防线,他们夺回驿道浮桥后,便即驻守该处,组织包衣阿哈们紧急抢修浮桥。

    所以,唐通暂时还不担心被包围的风险,他现在所需考虑的就是突围的方向,到底是向东突围,返回驻地,还是向西突围,再折而向南回返松山。

    向东原是最优选的上策,因为那边除了白广恩与马科的驻地,后面便是洪承畴的临时总督行辕所在,只要自己能够平安撤到洪承畴行辕,便不惧鞑子围攻。

    可问题是,唐通直到现在也不能确定东面到底有多少鞑贼,试想一下,他们既然能从白广恩驻地方向杀来,足以证明白广恩的蓟镇兵马,已经彻底溃败。

    唐通有一万个理由相信,东边若是只有一个镶蓝旗的鞑子,断然不会如此顺利就击溃白广恩的蓟镇军,因为他知道那边还有邱民仰的抚标营。

    而现在鞑子能突进到这里,想必邱民仰的抚标营也被击溃败退,所以东面鞑子绝非少数。

    但西面却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边顺着驿道前行,便是浮桥所在,杜度的数千鞑子虏骑就驻扎那里。

    虽说,西去二里处也可以转而向南,但那边都是山道,崎岖难行,自己这边近万将士和数千民夫,若是从那边撤退,不知要费多少时间。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左翼营参将程海山也快步奔上山来,他急急说道:“唐帅,东面鞑子来势汹汹,我师恐会腹背受敌呀。”

    大战之际,唐通也是一改平时做派,他也是热情地迎上前去,说道:“本帅也有此顾虑,正想突围而走。”

    他接着又问程海山道:“依程参将之见,我大军该往何处去?”

    程海山见唐通问自己的意见,当下便直言道:“唐帅,末将以为,当往东边突围。”

    “哦。”

    唐通的眼睛眯成一道缝,问道:“为何当往东突围?”

    程海山似乎胸有成竹,只听他说道:“唐帅,东面虽有奴贼来袭,估摸着白总兵的蓟镇兵马,必然已被其击溃。

    然十数里外便是洪督臣行辕所在,何其重要,岂能容奴贼在此猖狂,又怎能使之再威胁山海镇马总兵的后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