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博得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名声!

    眼看山上的夜风越来越劲,几人也无心再观瞧北面明军连营的情形,招呼着各自的家丁亲随,往中军营地返去。

    …………

    石门山北麓有一处小山丘,就是前日夜间蓟辽总督洪承畴观瞧对岸情势之地,这里便是他的临时总督行辕所在。

    如今,山丘最高处搭建起一座高台,上面更支起一座很大的军帐,洪承畴便在此指挥调度各军作战。

    大太监王承恩也是天还没亮便起身,作为崇祯皇帝的大伴,他对于辽东战事还是十分上心,只不过王承恩知道深浅。

    洪承畴所做之事,只要是为了尽快解围锦州,他便不会出面干预,甚至还会力挺洪承畴行事,只有在他觉得洪承畴不尽心王事的时候,才会强烈表态。

    就如这一次的渡河北上之策,他并不反对,但对于洪承畴不用张诚和宣府军,还是有几分意见,只不过觉得并不影响大局,所以才未出言阻止。

    他身边随伺的两名小太监,可就没有他这般精神,但在王承恩面前却不敢有丝毫的表露,只是背对着他的时候,才偷偷打上一个哈欠,摸一把因困而生的眼泪。

    洪承畴对于王承恩的表现也略有惊讶,但内心中却是十分的钦佩,他吩咐亲随赶快弄个碳炉给王公公,毕竟此时的早晨已经很寒冷。

    太阳还没有升起,但女儿河南岸就已经人头攒动,河岸上一排排的木筏,还有许多已经下水的渔船、小船,整齐排列着。

    若是仔细看去,就会发现那些渔船的前面都安置有一门门的小炮,而有些小船无法承受小炮的后坐力,但也装上了一些大小火铳。

    很明显,这些船只都将是第一批渡河,之所以装上火炮,完全是为了配合神机营的大炮,全面压制对岸清军的炮火。

    不过,神机营总兵陈九皋事前就已言明,他营中的火铳、火炮,可以随意取用,但神机营的将士绝对不会上船操铳、操炮。

    而理由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晕船”!

    吴三桂、白广恩、马科等人虽然觉得这个“借口”十分的可笑和低级,但却也拿陈九皋没有办法。

    其实,吴三桂这边还好说,他的宁远军平日操练也十分严厉,且火器配备比例也并不低,炮手并不缺乏。

    可白广恩与马科却有所不同,虽然他们营中火器比例也很高,但对于这个浪费银子的兵种,他们并不重视,炮手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

    更何况,前次在石门山北麓溃败之时,营中本就不多的炮手,也随之损失了一些。

    所以,要他们自行操炮确实有些许困难,但以他们戴罪自赎之身,去也不敢与陈九皋争执,更不敢再去总督洪承畴那里提条件。

    最后,还是负责监督他们作战的邱民仰、姚恭,分别从自家标营调了一些炮手上来,才使他们安下心来。

    …………

    大战将起,放眼曹变蛟、王廷臣二人,皆是神色沉稳,正值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但他们的脸上却没有丝毫动容之色。

    就连洪承畴督标营副将陈仲才,也是如此,一脸的镇定之色。

    只有神机营总兵陈九皋,在不停地揉着自己的鼻子,看他神情中有紧张之色,然更多的还是兴奋之情。

    紧张是必然,别看陈九皋平时大大咧咧,可对于战事所历还是不够多,无法沉稳以对,他的强项其实还是在于交际。

    而兴奋则是源于自己营中炮队,既能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表演!

    陈九皋在昨日就亲自向吴三桂表示,自己的神机营一定全力支持他,为此,别处打炮都要计数,而吴三桂这面却是要求打到炮管发红才能停止。

    同时,他更是派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