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马智勇在军中只认马科一人,虽然他同为马氏族人,但也并非全是为此。

    除了族人身份,马科还是马智勇的救命恩人,想那马智勇少年之时,任侠好义,曾犯下人命官司,当初就是马科为其说项,才能逃得一命。

    此后,便是留在马科军中,为了报答族叔的救命之恩,这些年里他逢战必先登而上,也因此愈发受马科赏识,引为亲将,一路提拔任用。

    马智勇也由此越发感激马科,在军中惟马科之命是从,眼中再容不下第二人。

    所以,马科此刻想到,白广恩可能随后赶来收拢溃兵,那时,自己以抢先一步,其必定大怒,凭韩士臣、程汝恒两人,绝难应对。

    这才将马智勇留在此处,总司收拢溃兵之事,唯有如此,他在能真正放下心来,不怕白广恩抢了他苦心收聚的兵马。

    也正是马科思虑周全,幸亏他把马智勇留了下来,若不然,他辛苦收聚的这些溃兵,怕是真的会被白广恩给抢了去。

    自此以后,马科与白广恩只见的梁子也是越结越深,直至无法调和。

    而吴三桂此刻的心情也是不佳,诚如清国正白旗固山额真碧鲁珠玛喇所言,宁远镇兵马刚刚攻打石门山清军阵地,还未修整,便即刻奉命下山,夺取女儿河上的浮桥。

    吴三桂不愧是辽西将门新星,他一下石门山,就敏锐的察觉到一丝不寻常,因此,并未急于进兵,而是安排麾下各营结阵自守,以使将士们略进干粮,缓解些许疲惫。

    正是他的这个决断,才挽救了过万的宁远镇精锐大军。

    当然,神机营前营总兵陈九皋对此也是居功至伟,他虽一直居中指挥,并未曾亲临战阵前线,然毕竟也是要爬上爬下的翻越石门山,养尊处优的他怎能不累。

    所以一直在吴三桂身边念叨,大军如此疲惫,怎可出战,若是突遇强敌,岂不等同于将一口肥肉,亲自送到了恶狼的口中?

    如此道理,吴三桂又怎会不知,他自然就坡下驴,使各营结阵以待,分批休息,而他则与陈九皋亲自前往一处高地,观察四周的情形,以断行止。

    可不多时,他便看到沸沸扬扬的溃兵,向着己方营地奔逃而来,他不由大惊失色,吴三桂所惧者并非是人山人海的溃兵民夫,而是惊异那边的明军何以如此快,就崩溃至此。

    据他所知,马科这时也就才下乳峰山,而白广恩所部兵马据报已攻下西石门,按理这时也该在西石门外结阵坚守才对。

    然事实如此,已容不得他们多想,吴三桂与陈九皋等众人立刻回营,他当机立断,除了命舅舅祖大乐监察营地内外,更是派出一股股精骑前出。

    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溃兵冲击自家军阵,为此他会不惜一切代价。

    正是因为吴三桂的狠辣决绝,宁远兵马的军阵并未遭到溃兵民夫们的冲撞,在其后与鞑子虏骑的对战中,才能坚守至今。

    观天色,已是渐进黄昏,吴三桂判断鞑子应该不会再有大规模的进攻,他略觉轻松的望着南面石门山方向,在心中暗道:“援军,援军为何还不到?”

    猛然,他瞥见西面的鞑骑竟然再一次整队而进,远远看去密密叠叠,一层一层虏骑交错而进,即使是吴三桂,也是心惊不已。

    他知道鞑子这是要拼全力再攻最后一阵,急忙挺身上前,大声喝令:“传令全军,严阵以待,所有火炮、火铳,无令不得发射,有违令者,斩立决!”

    吴三桂话音才落,就见一队队轻骑策马急奔而去,接着营地各处便传来阵阵喝令之声,也有一些背插令旗的轻骑勇士,策马出营,前往别营传令去了。

    陈九皋站在吴三桂身侧,额头上已隐现汗珠,他虽强自镇定,然明眼之人自能看出,其人心中早已慌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