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请张诚收留。

    其实,张诚又何尝不想将杨国柱留下的近万将士收归自己麾下,且不说那残存数百家丁个个英勇善战,就是郭英贤麾下两千余骑兵,也正是张诚军中所稀缺的存在。

    再者何振雄、唐先成所部新军尚有三千余众,若再加上那些伤兵,也是近四千的大军,这可是杨国柱两年多的心血结晶,张诚又怎能容他凭白落入外人手中。

    就算是匡永忠所部,虽非杨国柱之嫡系兵马,但在宣镇也可算上一支强军,否则杨国柱也不会抽调该部随军援辽。

    张诚之所以一直没有明确自己的态度,实质上还是在观察他们,若几人真心投奔,自己便多费些心思,尽力促成此事。

    若他们心思不诚,自己便只争取统领杨国柱家丁与郭英贤所部精骑便是,毕竟,松山一地可不止他张诚一个总兵大帅。

    而且还有总督洪承畴、总监军张若麒、巡抚邱民仰等督抚大员在此,这种事情可非张诚可以决断之事,他也只能勉力为之罢了。

    可如果郭英贤、何振雄、唐先成、匡永忠等人若真的诚心实意,自己与他们互相配合,或许还能放手一搏。

    毕竟自己还有当今皇上、本兵的恩宠加身,即使在松山城内,也还有总监军张若麒的鼎力支持!

    当下,张诚便对几人说道:“尔等之意,我已尽知,现下各回本营,务要约束部下,非有事不得离营,万不可在此时生乱。”

    众人自是齐声应诺,各自出了内室,领麾下各千总悄悄退出城外。

    …………

    内室里已只剩张诚与郭英贤二人,他们互相对望,片刻,郭英贤才开口说道:“张诚,如今你已是副总兵,距总兵之位仅一步之遥。

    以你麾下宣北军之实力,今番辽东战事过后,功劳自不会少,升任总兵,镇守一处,绝非难事,且大概率会使你接替杨帅,出任宣镇总兵。”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住,一双眼睛瞪着张诚,又道:“张诚,这些兵马可都是杨帅心血凝聚,你定要将之留在宣镇,不可使外人占了去。

    尤其是黄保忠、谭震林所领杨帅家丁,旁人就是想要,也得他等愿意,此你可直接收入麾下,别人自无话可说。

    而我麾下镇标营精骑,尚有两千余人马,皆是随我多年的将士,自问可代儿郎们做这个主,别处不去,就入你宣北军中。

    我观你虽领近两万人马援辽,然骑兵却不足三千之数,此正是你之短处,正好趁此时机,将他们揽入麾下,以强军势。”

    张诚走上前,一把拉住郭英贤的手,有些激动的说道:“郭叔叔,诚年齿浅,资历威望皆有不足,就算坐上宣府总兵之位,也怕难以压服镇城那帮军门世家。

    今后有赖郭叔叔扶持之处甚多,张诚无以为报,请受吾一拜!”

    他说着便躬身下拜,郭英贤忙起身搀扶,激动的说道:“诚小子,且不说我与张参将的交情,就你也是我瞧着长大。

    从一个毛头小子到如今一镇副帅,诸般行事,别具一格,待下尤厚,自有大将风范,我虽已年迈,可还能替你挡几年风雨。

    今后,在众人跟前,你便是咱老郭的大帅,切不可再如今时这般称呼,反倒使我难做。”

    张诚到此再无顾忌,当即抱拳说道:“既是如此,张诚便当仁不让,必使出浑身解数,好叫我宣镇弟兄得在一处,同甘共苦,奋战鞑虏!”

    郭英贤满是笑意的眼中噙着泪水,对张诚说道:“大帅,何振雄、唐先成两部新军,也是杨帅心血所注,若有可能,也要留在宣镇。”

    张诚起身坐回椅中,道:“请郭将军宽心,我必定全力争取,以使弟兄们都能得留宣府,上慰杨帅在天之灵,下安诸军各将士之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