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是正途,且张帅也是值得追随之人。

    可我等既已为朝廷将官,便要为将来考虑,就说东路这个事,他们张广达、张国栋、陈铮这般杀神老将都不出马,却教我等河南帮来做这恶人。

    一旦今日杀戮过重,将这东路文官士绅得罪个遍,恐对大哥你异日发展不利啊!”

    李际遇嘴角上扬,泛起一丝狞笑,道:“和尚,你在少林寺里既练武,也读了些书,讲得话都很有道理,比他们那几个大老粗确是强了许多。”

    他先是夸赞了一下海用和尚周如立,可话锋突然一转:“不过,咱虽是流寇的出身,可年少时也读过几本书,道理懂的不一定就比你老弟少嘞。”

    周如立略显尴尬地笑了笑:“海用充其量也就读了几本佛经,怎敢与大哥相比。”

    李际遇并不与他计较这些细节,他看着周如立,又说道:“我等明面上虽是归顺了朝廷,做了朝廷的武官,然如今这朝廷已成了咋个样,你我心中都十分清楚。

    若不是被那些官吏逼迫,我等也断不会走上占山为寇之途,而今虽已为朝廷武官,可若是与这帮子混蛋为伍,早晚还是逃不脱被他们玩死的命运。”

    他双眼死死盯着周如立,语气坚毅地说道:“我李际遇投顺的是永宁伯张大帅,并不是投顺于这该死的朝廷,伯爷以真心待我,识我用我,我必以命相报。”

    “虽千万人,吾往矣!”

    …………

    宣府东路境内的延庆知州黄道中、保安知州邓容恂二人,集体失声。

    虽每日间前往州衙拜访求见之人,络绎不绝,他二人便如同商量好的一般,概不接见,一律以身体抱恙,不便见客为由予以回绝。

    东路各州城、县城的乡绅仕宦个个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然连州衙的门都进不去,上告无门,却又无可奈何,纷纷痛骂黄道中、邓容恂不讲道义,平日没少吃大家的好处,今时却是这般态度。

    许多人也曾往怀来城中的怀隆兵备道衙署,求见怀隆兵宪齐玉初,在这里没有吃闭门羹,可也未能讨得一丝好处。

    能到怀来求见兵宪的都是两州望族大户,齐玉初自然是不得不见,更是以礼相待,好吃好喝的招待,却只字不提清丈田亩诸事。

    就算有人提及清丈田亩、催逼陈欠田赋、收缴商税诸事,齐玉初也都是顾左右而言他,逼得急了,也就是一句:“此事,乃永宁伯所为,非本官职责,不便插手。”

    各乡绅仕宦们在东路没了办法,便又纠结在一起,给镇城里新到任的宣府巡抚朱之冯,阳和所的宣大总督江禹绪。

    同时,他们还联合起来发动各自亲朋好友,同窗故交等各种关系,甚至进京收买御史,贿赂朝臣,想方设法,阻挠李际遇清查田亩等事。

    而在地方上,他们也是故技重施,用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如以减免地租为诱饵,或是散发粮谷以收买,鼓动那些无地的佃户贫民出来闹市。

    往往为了使事态看上去更为严重,他们更会派出自己豢养的家丁打手,还会雇佣一些城中青皮恶棍,混在闹市佃户中间,既能监视他们,又可挑起更大事端。

    然而,这一次他们却彻底地失算了,为了东路的这个事,张诚可是费尽心机,提前谋划了一年多的时间。

    他先是整顿东路的军屯,强力清丈屯田,并大力组织开荒垦殖,期间也偶有触碰到民田的地方,然田地不多,最后也都能圆满解决,并未引起乡绅仕宦的过多在意。

    虽然他们此前勾结卫司官将,也曾侵占了数量不少的屯田,但这些毕竟是军田,张诚以卫司名义清查此事,他们就算心中不愿,却也不好过于纠缠。

    而后,张诚这边虽明面上从未曾提过民田、官田之事,却一直在暗中谋划,有一段时间里苏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