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对。这事可拖延不得,迟则生变。”

    罗汝才接着又问起闯王又有何要事相商,吴汝义只推说不知,罗汝才便让他先回去了。

    待吴汝义走后,罗汝才的脸上登时便收起笑容,露出一副不耐烦的神色来,他望着沉默的吉珪说道:“淅川的八哨西营溃兵,可是将近两万的人马。此时群龙无首,谁给粮草就能归谁,自成连个招呼都不与我打一个,连夜派人去了。

    如此下来,日久天长,他的闯营越来越兵马强壮,却没有咱曹营增添人马的时候!”

    吉珪也是点头,他眼珠转动,右眉上边的那个黑痣和几根长毛也抖动了几下,忽然微微冷笑着说道:“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像这样事,以后还会再有,我们既已奉了闯王为首,就不能明的与他争抢,更不可露出二心的话语。

    这天下之事,原就无一定之规,贵在随机应变,把戏都是假的,就看谁玩得出色啦,难道咱就只会呆坐不动,眼睁睁的看着他闯营不断增添人马不成?”

    罗汝才似乎有些犹豫:“倘若我们也不断增添人马,难免不招自成之忌啊。”

    吉珪却不以为意地说道:“我们当然要尽量做得不招他忌,但也不要过于害怕他。将来他会不会吃掉我们,关键不在这个‘忌’字上,倒要看咱曹营是一块软肉呢,还是一块硬骨头!

    倘若咱曹营是一块硬骨头,他李闯王纵然想吃,怕也没法一口吞下肚里,倘若咱曹营日益兵强马壮,对外再结好西营与回、革五营为援。

    他李闯王纵有火并之意,又岂能奈我何呀?”

    罗汝才会意地笑着说道:“你我都想在一个路子上啦!”

    他停一下又向吉珪问道:“自从咱们遵奉自成为盟主,自成的声威日隆,羽翼更为丰满,俨然已是救世之主。

    闯营上下人等更到处宣扬他李闯王的仁义之心,又宣扬那宋矮子献的谶记,可是蛊惑人心。

    子玉,你说句老实话,这大明三百年的江山,真会毁在闯王和咱的手里么?”

    吉珪闻言轻轻摇头道:“虽然自古无不亡之国,但大明既有三百年江山,纵然现今国运艰难,可也不会骤然而亡。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是万里江山呢?

    大帅,难道也信李闯王能得天下么?”

    罗汝才说:“我是想知道大明的气数是否已尽,好决断咱曹营的出路。倘若大明果真是气数已尽,他李闯王合当有天下之分,我不妨早日死心塌地拥戴他成就大事,以后也不愁无功名富贵可享。

    子玉,你是有学问的人,又懂风水六壬一类的名堂,是咱的好军师。你说我的想法可对么?”

    吉珪连连摇头,说:“大帅之言差矣。我常常夜观天象,虽有时荧惑犯紫微垣,帝星不甚明亮,狼星芒角动,其色赤,虽是天下大乱之征,却非改朝换代之兆。

    且大明开国于金陵,目今东南王气方盛,可见大明气运尚非全衰,何况我曹营的声威原是在闯营之上,目前虽奉李帅为主,实与张、李共成鼎足之势。

    今后如李帅称帝,众将领皆可在李帅跟前三跪九叩,以头触地,匍匐称臣,曹帅可能甘心为之乎?

    即令能够勉强,李帅又怎能放心得下?

    故李帅若是真能得了这天下,众将皆可以在新朝随班拜舞,安享功名富贵,而曹帅虽欲如今日拥兵自卫,歌舞饮酒,横行中原,却不可得矣。”

    罗汝才心中猛地一惊,道:“子玉,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啊!”

    吉珪用阴沉的目光望着曹操,接着说道:“再说,莫看眼下李帅声势日盛,自命为‘奉天倡义’,好像来日的江山定然以他为主似的。

    他还在这大元帅的前加了‘文武’二字,大帅可知道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