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只道放下屠刀无法立地成佛,灰衣僧人追问原因,王仕仁只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若是某人恶贯满盈,虽然生出悔改之心难能可贵,却也无法抹杀其先前所做的诸多恶事。

    “既然放下屠刀不能立地成佛,佛门弟子为何还会有此一说?”灰衣僧人继续追问。

    王仕仁不是傻子,长生已经给他指出了大的方向,接下来他也就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佛门弟子有此言语,只为大度宽容,谆谆善诱,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只要知错便不会继续作恶,只要知错便会尝试补救,远比将他们拒之门外,令其一错再错,越陷越深要好太多。”

    “南无阿弥陀佛。”灰衣僧人双手合十,面露欣慰。

    台上二人的对话也令场外众人多有感触,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他们都听过,而大部分人并不认可这句话,因为如果某人奸霪劫掠坏事做尽,到最后放下屠刀立刻就成佛了,对那些一辈子做好事的人来说太不公平,听得王仕仁和灰衣僧人的话,众人这才明白佛门弟子之所以经常劝谏坏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是为了竭力挽救他们,令他们心生希望并迷途知返,而并不是放下屠刀,就真的能够立刻成佛。

    说这句话的僧尼是不是在撒谎?肯定是,而他们也知道事实并不是自己所说的那样,明知道自己撒谎会增添恶业,僧尼却依旧竭力的挽救世人,此举与地藏王菩萨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谋而合,说白了就是只要你能迷途知返,我们承担恶业也认了。

    “施主如何看待浪子回头?”灰衣僧人再问。

    回答问题最怕摸不清对方的脉络,只要摸清了对方的大致想法,便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回答,王仕仁正色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迷途知返,难能可贵。”

    “贵在何处?”灰衣僧人追问。

    王仕仁没想到灰衣僧人会有此一问,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

    灰衣僧人多有谦和,场外众人便不怕他,多在窃窃私语,众人的议论之声恰好为长生提供了掩护,见王仕仁发愣,便转头看向大头,“不能破罐子破摔。”

    听得长生提醒,王仕仁立刻会意,“回大师,世人大多忠良仁善,秉行正道,奈何世人有个通病,那便是很容易非左即右,自暴自弃,一旦行差踏错,便为世俗排挤,亦不得面对自己,迷茫之中大多破罐子破摔,堕落沉沦,乃至积重难返,万劫不复。迷途知返和浪子回头的前提是反省自身,正视过错,需要莫大勇气,故此可贵。”

    “南无阿弥陀佛,”灰衣僧人微笑点头,“施主所言甚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对世人还是对自己,都不能太过严苛,需知世上至善之人和至恶之人都不存在,只要行善多过作恶,便能算作好人,只要诚心悔改,就应给与机会。”

    “大师教诲,在下定会牢记于心。”王仕仁正色说道。

    王仕仁本以为灰衣僧人的提问会就此打住,不曾想灰衣僧人竟然再度发问,“再问施主,僧人参禅礼佛,无有子嗣,您如何看待此事?”

    灰衣僧人此言一出,王仕仁瞬间愣住了,他知道灰衣僧人此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想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解释此事,以此消除世人对僧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诟病和批评,不过他虽然知道灰衣僧人想让他做什么,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只因在他看来僧人不成亲不留后也是不对的。

    王仕仁也知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能给出圆满的答案,之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危急关头他只能将希望再度寄托在长生身上。

    眼见王仕仁紧张回头,大头急忙歪头看向长生。

    “你看我干什么?”长生随口问道。

    “我在等着给您做幌子。”大头说道。

    长生也没想到灰衣僧人会有此一问,这个问题他此前也没想过,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即时思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