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走到路旁扔下抱着的包袱和衣服,转而手指东北,“你看到没有,二十里外的官道上是不是有火把光亮?”

    杨开循着长生所指举目远眺,此时刚过中旬,天有残月,火把的光亮在月光的映照下并不显眼,加上距离较远,看的很不真切。

    “那里是官道的所在?”杨开问道。

    长生点头,“对,咱们现在走的是小路,那里就是官道,这些倭寇扮做灾民,为的就是偷袭粮队,同尘此时急需粮草,如果这些粮草再出了意外,十万大军怕是连安全撤走都成问题,孙儒一定会趁机追杀,大肆围歼。”

    此时林中还有不少衣服不曾拿走,杨开便转身往林中去,“既然他们已经知道了粮队的行进路线,直接骑马杀出岂不更好,进也快速,退也从容,为何大费周章的扮作乞丐?”

    长生跟在杨开身后,“同尘也不傻,都被烧过一回了,肯定会提防敌人故技重施,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粮队一定有大量高手随行保护,倭寇之所以要扮作乞丐,为的就是接近粮队,近距离偷袭押运粮草的高手。”

    见杨开眉头微皱,长生知道他心中存疑,便再度说道,“和尚慈悲为怀,与人为善,见到乞丐流民势必施舍救助,倭寇利用的就是他们的慈悲和善心。”

    “利用和尚的善心偷袭加害,何其卑劣。”杨开冷声说道。

    “我不是头一次领教了,”长生点头,“咱们的对手很可怕,无所不用其极呀。”

    二人说话之间收走了剩下的包袱和衣服,回到林外之后杨开再度用询问的眼神看向长生。

    长生看了看面前的这堆衣服,又转头四顾,眼见附近没有合适的藏匿地点,又不得点火焚烧,无奈之下只能摆手说道,“捆扎带走。”

    “时间来得及吗?”杨开远眺东北。

    “来得及。”长生说道。

    片刻过后,二人带着大包小包骑马上路。

    “咱们一旦露面,倭寇会知道咱们来到了江淮。”杨开说道。

    长生点了点头,杨开提醒的很有必要,对方来了一百多人,即便在马匹上动了手脚,想要全歼敌人的难度也是极大,而一旦跑掉了几个,势必走漏风声。

    但是明知倭寇要偷袭粮队,总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急切的思虑过后,长生说道,“你从北面绕过去,提前通知押运粮草的官兵和佛门高手,我继续往东,你看到东面那个小山丘没有,山丘东面就是官道的必经之路,我藏在那里见机行事。”

    听得长生言语,杨开缓缓点头,转而抖缰催马,疾驰北去。

    长生继续向东,随着距离的临近,担心马蹄声会惊动敌人,长生便勒马减速,借着山中树木的掩护逐渐靠近东面的山丘。

    这是一处小土丘,山顶的树木并不多,不过足够长生隐藏身形,俯望官道。

    居高临下,官道上的情况一目了然,在距山丘不远处的一片空旷区域,一群灾民正围着几处篝火取暖休息,其中不但有成年男子,还有老人和妇人,其中几个妇人竟然还抱着襁褓,襁褓里的孩子竟然还在啼哭。

    长生对这些忘恩负义的白眼狼可谓恨之入骨,但他却丝毫不敢低估敌人的心智,因为好人不一定聪明,坏人不一定愚蠢,山下这群倭寇所携带的孩子无疑是抢来的,为了误导那些僧人,这群倭寇可谓将细节做到了极致,不但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甚至还搞来了几辆破旧的木车。

    此时粮队先锋离此处已不足两里,那些倭寇已然进入状态,并不低声交谈,而是装出一副逃难之人的无助和茫然。

    长生身在高处,可以看到西北方向的情况,杨开已经骑马回绕,这说明杨开已经与粮队打过招呼,告知他们随后遇到的这些灾民是倭寇假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