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少儿子就给您多少。

    父亲要是忌惮儿子势大,儿子明日立刻就把旗下的牛录都送给父亲当邀赏的战功。

    最后这两句话努尔哈齐没说出口,但他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要不是这一年“二十四孝”的汉地故事还没流传到建州女真,努尔哈齐说不定会亲自效仿老莱子彩衣娱亲。

    他希望他在李成梁眼里永远是那个抱马足请死的十五岁鞑俘,那个十五岁的努尔哈齐一腔赤诚,人畜无害,满心满眼都是他最崇拜的父亲。

    他的父亲也似乎永远相信他,仿佛当真是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疼爱,永远永远也不会像其他汉人一样猜忌他。

    李成梁摩挲着茶盏道,

    “我也不缺这几个牛录的人头,如今建州初定,海西之叶赫、哈达定将对你虎视眈眈,你那儿正是需要兵的时候,就不必白白送来给我了。”

    “你只要能将女真的事替我管好了,我也就安心了。”

    这是大明宁远伯刚柔相济的本事,亲的尽头贴着刀、刀的齿缝又沾着宠,小鞑子再如何本领高强,也能被那刀尖上的宠爱哄得分不清东南西北,甚至于自动将脑袋伸到李成梁的刀刃下去。

    努尔哈齐这会儿有些冷静下来了,明廷对辽东的统治政策他是清楚的,无外乎是“以夷制夷”、“分而辖制”。

    明廷最不愿意见到各部相互联合后势大而威胁明廷边城,所以一直扶持忠于朝廷的酋部首领,对女真各部落的自相残杀表示乐见其成。

    努尔哈齐为了建州不被其他实力强大的女真部落所侵蚀,自然要对李成梁言听计从。

    因此李成梁的每一句话,乃至每句话里的每一个字,努尔哈齐都会认认真真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听得久了,记得多了,努尔哈齐便发现汉人讲话总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

    汉人说话一直都是不说全的,就同他们喝茶一样,总要剩那么一点儿在碗里。

    这一点儿是需要人去猜的,不仔细琢磨清楚了就容易上汉人的当。

    塔克世和觉昌安就是上了汉人的当才丢了性命,一个好鞑子不能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汉人写的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努尔哈齐对大明或许还不够了解,但对李成梁却是已然够得上兵圣的境界。

    李成梁与李家军之所以能盘踞辽东多年,是因为李氏能打胜仗,而李成梁之所以能打胜仗,一是因为他善用诡计,经常以少胜多,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善于树私恩。

    李成梁会用优厚的赏赐招揽壮士,甚至将辽东的军屯土地拿给李家军中的士兵们私分,以此在军队里树立他自己的绝对权威,李家军的部队,不是李家自己人是休想指挥动的。

    另一方面,李成梁很善于养寇、玩寇,在辽东消灭掉一股势力后,总要对敌人网开一面,以此保证辽东年年有仗可打,他年年有胜利,就可以年年要赏赐。

    因此几十年来,李成梁战功卓著,在明朝大将中无出其右。

    李成梁的卓著战功里头自有努尔哈齐的一份贡献,而努尔哈齐此时的诚惶诚恐,也正源自于他的这一份贡献。

    努尔哈齐可以肯定,李成梁虽然明面上客客气气地要自己替他管束女真各部,但实际上绝不会坐视自己一方独大。

    努尔哈齐岂不知海西女真世积威名,是建州女真最大的威胁之一?

    可倘或自己不能取得李成梁和明廷的绝对信任,即便自己的实力已当真能一统女真各部,一旦大明九边的百万雄兵来袭,自己又能抵挡几何?

    努尔哈齐看向李成梁平放的两膝,汉人在官场上讲究惜字如金,他的这位义父从不会说些无缘无故的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