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或皇爷杀了奴婢不能取信于民,则自有他人杀奴婢而取信于民。”

    朱翊钧问道,

    “哦?何人?”

    魏忠贤答道,

    “太子殿下。”

    朱翊钧心中一跳,作势喝道,

    “胡言乱语!国本未立,你如何知晓储君是谁?”

    魏忠贤道,

    “奴婢不知,只是无论将来皇爷立谁为嗣,奴婢若有负圣恩,太子皆可杀奴婢以立威。”

    平心而论,魏忠贤这一招是很高明的。

    因为按照万历十七年的朝政局势来看,皇帝仍有很大可能立朱常洵为太子。

    魏忠贤此言,就相当于告诉皇帝,他是站在皇帝这一边的,如果朱常洵当了太子,要杀他立威,他老魏也是能甘愿受死的。

    朱翊钧抬起手,压了压砰砰直跳的胸口,心想,难道历史上朱常洛之死的真凶便是源起于此?

    就是因为朱常洛因红丸早亡,魏忠贤和他的阉党才能趁着泰昌天启皇权交接的真空阶段掌握大权,因此后世学者也把魏忠贤列为杀害朱常洛的嫌疑人之一。

    不过如果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魏忠贤在万历朝理应是随大流支持朱常洛的,倘或老魏没有进入太子东宫,他也不可能正正好好就遇上天启皇帝啊。

    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朱翊钧心想,魏忠贤事实上是谁也不支持,他只是见风使舵,尽力打好手中的每一张牌罢了。

    “咳,李进忠,你不必如此。”

    朱翊钧心情复杂地道,

    “‘未知生,焉知死’,真想干好一件事的人,不会总在嘴上用死亡显示忠诚。”

    朱翊钧一面说,一面心道,自己决心要开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废除封建帝制,倘或朱常洛最终恰恰又是因为当上了泰昌皇帝而被毒死了,那可真是对他这个现代人的最大讽刺了。

    魏忠贤一怔,似是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连忙叩头道,

    “奴婢谨遵教诲。”

    朱翊钧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

    “对了,你了解海贸吗?”

    话一出口,朱翊钧就觉得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傻,魏忠贤一辈子都没见过海呢,问他了不了解海贸,不就等于问万历皇帝知不知道“平等”吗?

    魏忠贤这一回却没有花言巧语,有一说一地回答道,

    “不了解。”

    朱翊钧道,

    “哦,不了解的差事,你竟然这般力争。”

    魏忠贤道,

    “奴婢虽不了解,但知道海贸一定利国利民,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功于社稷。”

    朱翊钧有些惊讶,问道,

    “你怎么看出来的?”

    魏忠贤回道,

    “皇爷上心的事,自然一定是利国利民之事。”

    朱翊钧勉强一笑,道,

    “朕将此事交予你之后,你也要时刻谨记你今日所说的话,倘或你误国误民,朕定饶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