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会因为利益相悖而做出一些震惊天下的事情,可是多数世家子弟心里都有一杆秤,他们知道什么叫是非对错、是非曲直。

    然而许多目光浅短、学识有限,思维局限于“村镇”的学子,却自以为是。他们为了证明自己很了不起、很有见识、弥补他们可怜的自尊,向来喜欢用贬低名人志士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别人拿实证来与他争辩对错之时,他还摆出一幅不畏强权的面孔。可是一旦有人计较和追究,他比奴隶还没有骨气、表现得比狗还像狗。

    他们所走的通向楼梯的路,由一排排格子突一般的木屏风隔着,一楼用餐的人如果不是专门注视,并不会看到将往二楼、三楼的客人,一行人将至楼梯口,只听到屏风后面有人说道:“突厥自启民可汗病逝,已经一分为三;始毕可汗和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各自为王、自立一方,据说阿史那兄弟三人都派使者南下,希望获得大隋支持。而启民可汗是我大隋扶立起来的人,且对我大隋恭敬有加,如今他虽已逝去,可是继承其位的始毕可汗乃是正统,我认为朝廷倾向于支持他,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启民可汗貌忠实奸,与卧薪尝胆的勾践十分相似,其表现出来的恭恭敬敬都是为了打消我大隋的担忧和疑虑。若不是他在步迦可汗南下之时,不慎暴露了实力,我大隋尤自被他蒙在鼓里。”另外一人说道:“与之相比,始毕可汗不经突厥乱世之苦、不知我大隋之实力,对我大隋的敬意也远不如其父,我大隋如果帮他歼灭处罗可汗、颉利可汗,他定然与我大隋为敌。所以我认为狼子野心的突厥人,不足信、不足为友,朝廷使其三兄弟争斗下去,方是符合我大隋之所需。”

    这个论调也是朝廷的共识,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但杨集听了,还是透过窗格看了过去,目光看到说话的人,不禁笑了起来。

    萧璟看了一眼,见那名士子气质儒雅、非同于常人,又见杨集面露笑意,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文会,伱识得此人不成?”

    “有过一面之缘!”杨集也不隐瞒,笑着向萧璟说道:“这七人全部是荥阳人士,其中有六人是郑氏旁支子弟,且以主位那个郑纶为首;而说话这人名叫张亮,他们是去年科举乙榜的考生。我和他们吃了一顿简餐,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我看他们谈吐不凡,事后专门关注了一下,张亮和郑纶都考成预备官员了。”

    “原来是荥阳郑氏子弟,”萧璟微微一笑,问道:“听你的意思,比较看重张亮、而不是郑纶?”

    “对!”杨集点了点头,说道:“我对他们倒是没有门户之见,郑纶是荥阳旁支,早已失去郑氏的庇护,与寒士没有区别,他才学虽然不差,可他中规中矩,好像没有自己的思想。而张亮才思敏捷、举一反三,潜力很大。”

    这也是杨集与他们接触后,所得出的真实的感受,而不是受史上的张亮影响。

    “原来如此!”萧氏兄弟听到杨集好像没有特别放在心上,也就没有重视;只因类似张亮的人其实非常多,不是说他们没有才华,而是他们缺乏机会。

    三人稍停留,便收级而下,直接走向雅间所在的三楼。

    刚到楼梯口,就听“砰”的一声臣响,继而是一个女子的哭声从传来,间杂咒骂之声:“一个唱曲的歌女而已,竟然装三贞九烈,骗谁呢?”

    “就是,突厥使者是我大隋最尊贵的贵客,他们看上你,那是你的福分。”另有一个愤愤不平的附和道:“使者看得起你,让你喝杯一酒,是你祖宗十八代积下的福气,然而你非但没有领情,反而推三阻四,简直是丢尽了我大隋的脸面!”

    闻言,杨集和萧璟、萧珣,以及紧跟其后的随从们同时止住脚步,每个人的脸色都相当难看。

    就在这时,那个雅间传了叽里咕噜的声音,萧璟和萧璟虽不懂具体说什么,可他们能够从语音、语气听出对方是在劝说,萧璟看了杨集一眼,说道:“文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