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杨集正要与他交流,上前那名白发老者忽然出声、打断了两人:“大王将往凉州任职?”

    “正是!”大厅里的老人杨集全都不认识,李虚宗和李义今天又异常忙碌,自然没有时间一一引荐了。杨集见这位老人客气的向自己拱手询问,还礼道:“请恕晚辈眼拙、失礼,不知应当如何称呼前辈?”

    老人见杨集如此客气、以晚辈自居,心中大为喜欢,笑着说道:“老朽名叫李珩,祖籍辽东,现在居住在会宁凉川县,大王或许不知老朽,不过老朽的弟弟与大王颇有渊源。”

    杨集听他先说“祖籍辽东”、接着又说“颇有渊源”,便猜出了老人的来历:“前辈的弟弟莫非是李彻将军?”

    李彻、字广达,出身辽东李氏,生性刚毅,才干武艺过人。是北周到隋朝时期大臣。隋朝建立后,历任上开府、云州刺史、左武卫将军,深受杨坚的器重。杨爽在开皇三年杨爽之时,李彻随军作战,而且和杨爽、李充、杨纶、杨智积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出其不意的袭击突厥中军,沙钵略可汗丢下所穿的金甲,从草里潜逃。

    杨爽第二次北伐突厥之时,李彻再次兼任行军总管,随杨爽一起攻陷突厥汗庭。遗憾的是他后来涉入易储之争,且又坚守的站在杨勇那一边,杨坚多次与他谈话都无法改变他的意志,因而受到疏远。

    杨坚有一次专门宴请他,并且席间谈到平生之事、并且再一次说服他,李彻从这大兴宫回家不久之后就死了,由于所谈内容不为外人所知,于是很多人都说李彻被杨坚逼得服毒自尽。至于真相是什么,便是杨集也不知晓。不过李彻之子李安远现在是西州郡总管,与太守李大通一起镇守大隋西大门。

    “吾弟正是李广达!”李珩点了点头,笑着说道:“大王小小年纪,出仕短短几年,便有偌大成就,着实令人钦佩。”

    “前辈过奖了!”杨集欠身道:“晚辈能有今日,固然与自己的能力有关,但是也离不开房太守、李安远将军等有识之士的鼎力相助。更重要的有了极大的机缘。”

    这番对答不但妥当,而且正合老人家的心意,人们在年轻之时,往往认为“苍天第一、大地第二、老子第三”,成天叫嚣着“我命由我不由天”,自以为可以杀杀杀的杀出一个精彩的人生,甚至还把老人的智慧当成是懦弱。然而现实,总会叫他们明白自己屁都不是、谁都不敢打谁都不敢杀。

    直到上了一定年纪,慢慢对天地敬畏起来,他们甚至觉得冥冥之中有种神秘力量在左右着世间一切。这些默默聆听的老人都有丰富的经历,此时听到杨集说起“机缘”二字,再加上杨集的这些年如有神助、像是“开了挂”一般,心中颇为认同。

    当然了,杨集这种谦卑的态度,更是迎合了老人们的心意。

    房恭懿虽然是在凉州治下为官多年,可是他和杨集接触不多、不了解他私底下的作风,心中本来担心杨集没有耐心、落下不敬老的恶名,如今见到杨集应答得当,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另外一名身材魁梧的老者抚须而笑,向杨集说道:“大王的英雄事迹在西北大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朽每每听闻,恨不得年轻几十岁、随着大王建功立业、扬名域外……”

    西北大地的人对杨集的事迹几乎了如指掌,老人见了杨集本人,兴致盎然的一一列举了杨集种种得意之举。然后点评一般的说道:“许多人都说大王是鲁莽行事的武夫,所倚仗者,无非是我大隋强大的国势。然老朽却不赞同,老朽观大王种种作为、每场战争,皆是用智。”

    “就拿步迦可汗大举南下那一战来说吧!当时敌军足有数十万兵力,而凉州上下的兵力分守各郡县,可用之军寥寥无几。若是换做其他名将前来应战,只怕都是坚守门户、固守待援,坐等朝廷来援,如是一来,定然步步受制。而大王当时刚刚出仕不久,竟然在劣势之下反攻敌军之所必救,打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