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个时候,李浑又一次宣布断绝关系,跟着关陇贵族一起、对宇文述喊打喊杀。

    面对这种白眼狼一般的亲戚,宇文述能不恨吗?

    此时面对杨集,又希望得到杨集帮助,所以宇文述虽然没有提到自己为李浑争到申国公爵位一事,却把军改所发生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听完宇文述的痛斥,杨集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神采。两人谈到现在,杨集已经知道宇文述此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自己在「撤并军府」这件事上帮他一把。

    这是因为大隋府兵将领多数出自关陇贵族,而重新步入朝堂的宇文述孤掌难鸣,根本玩不过实力雄厚的关陇贵族;他知道自己和关陇贵族的矛盾同样不可调和,所以希望双方结成一个对付关陇贵族的同盟,让自己在军府的问题上全力支持他、配合他;如果自己与他联手对付关陇贵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在对付关陇贵族的问题上,双方利益相同,合作是合则两利的好事,加上又于国有利,所以杨集自然没有反对的理由,回去以后不但适当的推波助澜,而且也会给予宇文述一定支持;但是撤并军府之事毕竟以宇文述为主,无论是功还是过,结果都是宇文述,所以要想让他旗帜鲜明的赤膊上阵,那肯定是万万不行的。

    不过宇文述与陇西李氏的矛盾,却是让杨集既意外又惊喜。他和陇西李氏也是有矛盾的,矛盾主要是发生在吐谷浑战役之时。李氏为了独霸丝绸之路,当起了慕容伏允的内应,把隋军部署情况详细的说了出去,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要杨集死了、败了,杨集的势力就会澹出凉州,他们以后就能畅通无阻的把禁物卖给西域各国,赚取巨额钱财。至于大隋能否歼灭吐谷浑、死多少士兵,尽皆无所谓。

    这笔帐,杨集一直记在心上。

    他不是不想清算,一是时间不允许,当他打完吐谷浑,杨广立刻召他回朝,让他率军伴驾北巡,北巡被高元搅合以后,又被杨广安排来打高句丽。

    二是杨集这次的野心极大,他要拿下的是整个陇西李氏,而不仅仅只是一些替罪羔羊;若不能完完整整的用一个大家族的性命来杀鸡儆猴,还会有世家门阀为了一己之私,像独孤家和李氏、元氏这般出卖大隋王朝、出卖民族和百姓;而世家门阀也都以为他好惹、好欺负,给他接二连三的制造麻烦。

    但是他手上的罪证还不能让这个传承千年、枝繁叶茂大家族灰飞烟灭,加上时间又不允许,故而没有急匆匆的打草惊蛇。不过杨集虽然不在凉州,可是他先在伏俟城得到了大量通敌罪证和人证,接着又让州牧府的几大要员默默搜罗李氏罪证;而临桃通守宋正本管理的两千多名天门子弟,更是以各种身份渗入李氏大本营陇西郡和天水郡,并以钱财和各法办法对李氏子弟搞钓鱼执法。

    而宇文述和李氏有几年时间之久的合作,他手上定然有李氏很多见不得人的罪证;既然他也对陇西李氏恨之入骨、还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军府撤并之使命,那么两方合作一把也是无妨。

    念及于此,杨集也不再遮遮掩掩了,他注视着宇文述,沉声说道:「我大隋各地军府所存在的问题,与当初的京兵毫无二致。比起天子脚下的京兵各营,很多军府更过分,许多府兵将领甚至把府兵当作成了自己的私人军队,平时多行不法之事。这也是圣人誓要清查和撤并之因。」

    「军府所存在的问题若是不能及时切除干净,迟早变成天下不稳之因。所以,在这件事上,我的态度与圣人一样。而且我也猜到大将军的来意了。」

    说着,又向

    面露期待之色的宇文述,重重的说道:「只要大将军秉公执法、公平公正,我会全力支持大将军巡察和撤并军府。」

    「多谢大王支持!」杨集如今是大隋军方第一人,而且还是尚书令,在军中、民间都有非同寻常的威望,他的承诺让宇文述吃了一记定心丸,他站起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